穿越时空的聚会
——公安呙氏(淮海堂)四次修谱概述
文∕咼臨才(戈林才)
古谱翻译、参与:呙升昶
资料提供、配合:呙升槐、呙中和、呙豫德
康熙49年(1710年),44岁的明经呙培风图南大人决定为呙家修一部家谱,用以歌颂先辈生前的美德。他还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想让下一代人能够看到他编辑或写的书。除此之外,我们想,响应国家的号召可能也是一个方面,当时的皇帝想用仁孝治理天下,郑重地告诫天下要修纂族谱来联络业已疏远的感情。明末清初,呙氏家族在荆楚一带是望族。据统计,明、清时代,淮海堂呙氏家族接连出现进士4人,举人6人,贡生9人,其它功名者近百人,尤其是重望公和正仪公的德行感动一方,能够跨越千山万水,成为时代的楷模。
公安呙氏从康熙49年庚寅(1710年)始,到1915年止,二百零五年间,共修谱三次。民国四年岁次乙卯(1915年)三次重镌的淮海堂《呙氏族谱》上是这样记载的:“创修宗谱名氏:九世孙邑庠生邦周昆仑墨辑,十二世孙廪贡生图南善门增辑,十三世孙州同琅琢之总纂受梓。”邦周公生活在16世纪末,就是说,那时,呙氏宗亲已开始修撰族谱。
第一次修谱撰修的主角是图南公,他是我族的第十二代先祖。这次修谱,从文谱看,主要有三大内容。首要活动是通过确定班派用字来收集族众。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的战乱、灾荒中,宗亲们颠沛流离的居多,顾不上按统一班派来取名用字,所以,创修族谱时,先祖们就把确定班派用字这一要务放在首位,请了清初元老陈廷敬之子陈壮履为我呙氏族谱写了《原序》并肯定了全取自《易经》的“家人同履泰,鼎壮晋升中,临豫师谦益,复观大有丰”的20字的先世宗派用字。现存《淮海堂·呙氏族谱》载明,此后又出现了“乾元恒济泽,坤利萃咸亨,积善征余庆,含章定可贞”的20字“续修宗派”用字,这应是二次续修时的事了。第二大内容主要是追叙明末清初以来,图南公的第九、十、十一代先祖邦玖公、重望公、正仪公的辉煌事迹。自门贵祖肇基公安南平以来,公安呙氏人才辈出,文臣武将如星河灿烂。钊祖之后书香由八世文美公而始,瓜瓞绵绵。文美公凭着明经的资格担任江南江宁府溧阳县的教官,其后,先后涌现出明代崇祯壬午年举人重望公(文美公的孙子),清顺治戊戌年进士正仪公(文美公的曾孙),康熙丙戌进士鹏南(文美公的元孙)。十一世祖正仪公是清初顺治戊戌年进士,以稀僻之姓高中皇榜而令朝野惊奇,此后又因他为官清廉、平反冤狱、忘家忘私、移孝作忠、积劳成疾、逝于任所等等业绩而青史留名,他父亲重望公也被皇上嘉奖,封他父如子职。跟正仪公同榜的进士、清初三朝元老、《康熙字典》总裁官陈廷敬写有《呙拙菴公宁山公乡贤序》。十二世祖鹏南在康熙丙戌(1706年)成武进士,16年后出任两广督标前营守备(五品武官)。次年,其父正仪被恩封为武德将军。淮海堂《呙氏族谱》第一、二卷,围绕这些内容载有二十篇左右的文章。还有“龙版诰封”十一道。
第一次修谱的第三大内容就是追叙明朝末年以呙文光为主的祖孙三代的诗文成就。呙文光是我们公安呙氏(淮海堂)第八代先祖。三呙生活、创作的时间比公安三袁稍前,又因为呙邦永是三袁中的老大袁宗道的启蒙师,当邦永请袁宏道为三呙诗文集作序时,他欣然命笔,写了《叙呙氏家绳集》。此文是宣扬公安派文学思想的代表作,载于《呙氏族谱》第二卷,文字只两字不同,表意却更加确切。此文在族谱中题名为《叙三呙家绳集》,此文的题名,在《中国文论大辞典》、当代大学文科教材一类书籍中,常常可以读到。宣扬三呙的文学成就,它贯穿了“淮海堂呙氏”的历次修谱过程,我们现在可以肯定,最迟在17世纪中期,呙氏先祖们在修谱的同时,就开始大力宣传三呙。“呙氏族谱”第三卷录有杜臻《呙氏家乘序》一文,康熙近臣杜臻与正仪公同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正仪公交给杜臻家谱请他作序,这件事从另一侧面说明,17世纪中期已有正式的呙氏家谱(墨谱)。《呙氏族谱》第三卷还载有与此序大同小异的由郑崑璜写的另一篇《呙氏家乘序》。
在九世秀才邦周和他儿子士奇已打好的基础之上,图南大人开始四处奔走联络采访,到处游说,继续收集族人的资料。呙氏家族第一次修谱的年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蛛丝马迹,从家谱里记载的一些文章推理得来,可以确定,大规模创修宗谱时间应该是在康熙49年庚寅(1710年),修谱完成时间应该是在康熙50年辛卯(1711年)。修谱之艰难在《呙培风先生传》、《训典敬修氏领修谱牒序》、《呙氏族谱序》里都隐约可见。第一次修谱收族,明确了宗族起源、个人的世次、尊长的名讳、清楚了族人的生卒,为以后续谱奠定了基础,善莫大焉。
此后的一百四十余年里,呙氏家族经历了动荡的岁月。在民不聊生、颠沛流离的日子里,续修族谱就成了奢望,虽然其间很多人努力想做成这件事。在经历又一次战火之后,公安呙氏家族的有识之士决定抢救日渐濒危的族谱资料,再续族谱,他们开始了行动。
咸丰五年(1855年),一场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续谱行动拉开帷幕。
九月的吉日。祖庙祠堂里,祭祀用具整齐排列,气氛庄严肃穆,在训典敬修大人的倡议下,召开全体族亲家族会议,商议续谱事宜,公安呙氏家族成员纷纷响应,华容、石首、江陵、监利、松滋族亲遥相呼应,还派出代表应邀参加大会。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订立规矩,条理分明。在大会上,他们成立了续修编辑班子,83人的豪华编修阵容让人炫目,振奋人心,这是公安呙氏家族的第二次修谱,在家族史上,这是一次辉煌的盛宴。
第二次续修家谱总绘了百年永庆子孙繁衍的盛况,五代一组分别记载变化的名字派系图,参考他人古谱,经高人指点、加以考定,经过核实开始付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前后三年时间,家谱修成。第二次修谱时,训典敬修公在收录《叙三呙家绳集》的同时,又率其长子鼎勋(当时十七、八岁)等一同整理收录了文光祖孙三代的传记资料,并收录了马学衣撰写的《三呙小传》。
公安呙氏第三次修谱告竣是在民国四年岁次乙卯(1915年),距离第二次续谱时隔59年。目前,我们很多呙姓家庭收藏的就是第三次续修的淮海堂《呙氏族谱》(32开本,28卷)。近300年来,公安呙氏的班派较之于它地呙姓和其它姓氏而言,显得昭穆分尊,班派统一。第三次修谱的负责人是凤墀鸣春大人,他管理督察“呙氏家族”户事20余年,修孝港的祖墓、增添虎山的祭田、收回螃蟹山的利权及钊公产、鑑祖祠、他都积极参与辅助,马不停蹄。凤墀大人富甲一方,热心慈善事业,在当地很有威望。壬辰(1892年)龙年,洪水冲没了“呙家祠堂”,凤墀大人竭赀在桂花台修建,让祠堂重新煜煜生辉。他看到战火之后,谱书无存,心中很悲痛。觉得若不续修族谱来记录,势必会弄到生死没法考查,族人变成途人。而那些不为人知的美德、那些潜隐的荣耀也没法彰显!凤墀大人立志要修谱。他联合壮甲、壮图、鼎春、升选等人一起着手办理。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由“鼎、壮、晋、升、中”五代人组成的编辑班子,总计76人。
第三次修成的家谱内容除“赠呙氏三次续修族谱序”和“三次修谱授梓告祖文”外,共分为28卷。前四卷为文谱,后二十四卷均为丁谱。第三次修谱,无疑是“呙氏家族”史上的又一次峰会,它凝聚了呙氏的力量,它让呙氏族人再一次紧紧地抱成一团,血脉相连。三次修谱现在说起来简单,但每一次续修的成功无不是经过了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和付出,参与的先祖及宗亲功不可没。在距离第三次修谱过去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手捧《呙氏族谱》,我们依然那么强烈地感受到它的魅力,我们依然手不释卷,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温暖,它的智慧和力量,不仅仅因为我们都是呙家人。
在距离第三次修谱过去近一百年后的今天,公安呙氏续谱再次被提及。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八日,由中安、升如、升槐先生领衔启动“公安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二〇一四年五月二日,公安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工作会议暨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公安县城关静香园酒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安、升如、中茂、升槐、升昶、林才,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中鑫(中
会上,编委会主任兼总编中
中
一百年前,我们的先祖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没有现代的通讯设备,凭着勤劳和智慧完成了家谱的续修,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虽然有了先进的交通工具和现代的通讯设备,但人们的观念特别是宗族观念有了根本性改变,家族的凝聚力不断减弱,迁徙流动频繁,族亲逐渐分散,很大一部分宗亲无法理解我们的续修族谱行为,再加上年代久远,苦于没有联络方式和具体的地址而无法对接,这些都无形加大了工作的难度。
值得欣慰的是,呙氏家族中还有一批年长者认真、执着,如豫德先生在身体曾经遭受严重伤害的情况下,在整理古谱中为考证一个疑点经常通宵达旦工作,三年来,整理丁谱数易其稿,稿纸累积达数千页之多的拼搏精神;升昶先生已到耄耋之年,不顾身体羸弱,为翻译古文、考证疑点字斟句酌,锲而不舍的坚韧精神;中鑫先生不顾体弱多病、抛家别子深入千家万户寻访信息;中和(永杰)先生为整理校对族谱,在兼顾工作的前提下经常挑灯夜战、不辞辛劳;中山、中明、中茂、豫海等先生为第四次续修积极捐资助修的默默奉献精神;升槐先生年逾六十,一生从不轻易求人,但在花甲之年为第四次续修寻访工作人员、采集宗亲信息而不惜 “三顾茅庐”的务实精神。
还有一批年轻人敢于吃苦、勇于拼搏。如临云、松临、临国、临海等为采集信息不仅深入街道乡村劳苦奔波,而且还要忍受部分人拒绝、抵制、讥讽的冷漠态度;林才身背行囊,白天追寻踏访先祖的足迹,发掘历史碎片,晚上整理资料,将呙氏历史碎片串联成“珍珠项链”展示世人的牺牲精神。
还有一大批呙氏宗亲有识之士的鼎力支持和充分理解,此乃我公安呙氏之万幸!
此次修谱意义重大,但不外乎如此:“积德为本,续先世之风流,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乃家法,意在开来。”
公安呙氏现今人丁兴旺,全国首屈一指。呙氏比较集中的江苏南京、山东高密、四川遂宁、安岳、湖南邵阳、华容、安乡、临澧、湖北宜昌、襄樊,监利、石首、松滋等地一般在三千左右,初步调查发现,公安呙氏宗亲可能接近一万人。1915年编辑出版的《呙氏族谱》显示,公安呙氏有着特殊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淮海堂《呙氏族谱》录有《追述远祖纪略》等文,我们知道并承认正德公是全国呙氏的远祖之一。
宋人苏洵早就说过:“无服则亲尽,亲尽则情尽,情尽则喜不庆,忧不吊。喜不庆,忧不吊,则途人也。吾之所以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此吾谱之所以作也。其意曰:分而至于途人者,势也。势,吾无如之何也已。幸其未至于途人也,使之无至于忽忘焉可也。呜呼!观吾之《谱》者,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这段话很好懂。“服”,指五服。从古到今,五服之外,就不亲了,所以,要用修谱来联络亲情。
公安呙氏先祖早说过:“今由各列祖追溯至正德公,无非一本。唯公松石华以及监利,各有所祖。故只绘图考,不衍世系。”三百年前,我们的先祖就教导我们“不衍世系”,不去跟公安外的宗亲统一排辈分,今天还有这必要麽?所以,我们此次修谱,遵循的根本原则就是“各有所祖”的中规模续修,把公安本地的世系血统尽量理清,给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呙氏宗亲寻根问祖提供有力支持。
就在本文行文过程中,我们收到安徽广德呙生(升)贵先生的认祖归宗的来信及他们保存的族谱资料,读了不免潸然泪下又分外惊喜,他们保存的资料有力证明那是从公安县走出的宗亲,我们的亲人。网上搜索,有人还说,南唐呙拯,宋代呙辅,祖籍都是公安,淮海堂《呙氏族谱》倒是肯定他们是先祖,但是否祖籍公安,还有待我们探索考证。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在旧社会,呙家人不愿做官,散漫,务实,低调而又善良,这段话是很好的写照。在有记载的八百余年间,公安呙氏的足迹踏遍了中原大地。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江西、安徽、南京、福建、山东、辽宁、广东、河北、河南、陕西、内蒙、新疆……诞生了倍受“公安三袁”称赞的开创“公安派”先河的“公安三呙”——呙校、呙文光、呙邦永;诞生了“斗湖练白,黄山远青。”文章和德行都为世人称道的举人呙重望;诞生了父进士、子进士、父子进士的呙正仪和呙鹏南……
建国以来,公安县呙氏涌现出的名流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政委(正师级)中安,公安县农合行退休干部升槐,美国麦哈利大学医学教授、博导中茂,著名企业家、陕西中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山,荆州市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中明,公安县政府原副县长升如,公安县畜牧局高级畜
展卷触目,识所从来。我们不仅知道了自己的世系,还在学习族谱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纵观呙氏家族的迁徙史,不可避免地经历了悲欢离合,风云变幻,充满了坎坷,那么的传奇。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不断转移,呙氏家族作为荆楚一带的望族,也随之沉浮,起起落落。但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在什么遭遇中,呙氏家族总是不屈不挠,低调务实,至始至终保持乐善好施的天性,默默奉献,谱写了一曲“义行天下,孝行天下”的时代壮歌。
念兹在兹,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愿呙氏族谱成为我们永不落幕的图腾!
原文刊载《中华传奇》杂志2015年下旬刊第1期,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