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族谱续修 >> 文章内容

探访消失的呙家祠堂

[2015-11-07]   来源:呙氏淮海堂宗亲网  作者:呙临才   阅读:465次  [字体: 转发至QQ空间 转发至开心网 转发至QQ朋友 转发至新浪微博 转发至QQ微博 转发至豆瓣网 转发至人人网
【导读】:   祠堂内,“淮海世家”之类的烫金牌匾丛丛叠叠,挂牌匾的铁钩约茶杯粗!有大钟立于堂前,天高地迥,晨钟暮鼓,四邻直耸其听闻。高堂之上,供奉的先祖牌位林立,庄严肃穆。每到清明祭祀,或逢有重大活动,呙氏后裔都会不分远近前往祭祖或参加活动,可谓声势浩大。......

 探访消失的呙家祠堂

 

/咼臨才(戈林才)        

                        

公安呙氏南平发迹,淮海启祥,支分釗,族震荆襄。

从明朝弘治年间到1950年前,呙氏家族一直都是荆楚一带的望族。1915年版《淮海堂·呙氏族谱》记载:呙家祠堂创建于清康熙年间,有上下两祠堂之分。上祠堂即钊祠,下祠堂即鑑祠。为追寻先祖的足迹,弄清已消失的祠堂所在地,我于2014年清明前后两次前往孟家溪,去探访呙家祠堂。在淤泥湖畔,在孟家溪方圆十多里的范围内,在与湖南澧县相邻的牛浪湖一带,我走访了十几位年龄在七十以上的老人和数十位呙氏宗亲,听他们讲述呙家从前的辉煌,心情无比的激动。我想,我一定要将我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为了心中的那份感动,为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的眼前是一幅画。

一幅秀丽的江南山水画,画的主题是呙家祠堂,还有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呙氏风流人物。

 

1915年版《淮海堂·呙氏族谱》记载:老公祠坐落公安县孟家溪东四门岗(亦称四望冈),又称大德寺猪头山的地方。其西南与陈姓人家为邻,有据可查的是,后来,陈家在编写家谱时,曾请图南公呙培风大人为其写序(见陈氏家谱)。根据这一线索,我们走访了现在还有近300多名呙氏后裔居住的孟家溪永和村,采访了80余岁的呙升怀老先生,以及呙中良、呙中立等几位宗亲,还有曾在呙家祠堂读过书的73岁的廖丛斌老师等,发现:猪头山就在永和村附近不远处,而四望冈,就在现在的金刚村村委会斜对面。因数次洪水侵袭,呙家上祠堂从早先的大德寺猪头山迁往四望冈,位于四望冈的就是呙家上祠堂。

 

201453,再访孟家溪的时候,我去永和村拜访未曾谋面的呙中立小爷,槐爹、中鑫先生、松林兄一路同行。在郝家湖畔,一块齐人高的油菜地里,我们发现了13世祖甡筠大人和张夫人的合墓,墓碑如新,碑文清晰可见。这块碑立于嘉庆二年(1797年)三月吉旦,距今已有217年。那块菜地现在属于呙家人中荣先生,他的家就在附近。我们一行到达菜地的时候,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丝丝小雨……甡筠大人是我的第13世先祖。我熟读家谱中的相关章节,当我近前仔细看清碑文的时候,不禁惊呼:黄岚公!

这真是穿越时空的一场聚会。

 

1915年版《淮海堂·呙氏族谱》上记载:甡筠是戊戌年科赐进士正仪公的孙子,图南大人的儿子,后过继给召南公为后。甡筠一生,富有、低调,才华横溢而又与世无争,近乎陶渊明。呙氏家谱上,有壮珩楚玉写的《谱成追思黄岚祖叙》一文。我听说,这个地方,还有一个为老人们所熟知的名字“黄岚垸子”,想必,那一定就是以黄岚公甡筠大人的“字”命名的。返回的路上,呙中良先生对我说:关于这块碑还有一些灵异的传说。然后,他说起了一个略带传奇的故事,但我却沉浸在找到先祖墓地的那份惊喜、激动中,思绪还在千里万里,没有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先祖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工作、学习和生活。

 

之前,我还采访了三袁故里桂花台附近的70岁的呙中西先生一家,以及在呙家祠堂长大、从小就投靠呙家、改为呙姓的74岁的呙豫先生,在他们那里,我听到了一些关于呙家祠堂的故事和传说。呙家下祠堂就在呙中西先生的屋后,面朝东南方,后靠一条河。呙中西先生一家一直就守护在呙家祠堂周围。现在,那里还有一块由公安县孟家溪镇人民政府所立,夹竹园老字号碑店张先林刻的“三袁故里·桂花台”石碑。

 

采访中得知:呙家上祠堂分为上下两重,内外两分,进深约7米,每间宽约5米,高近10米。一圈伙房环绕,构成围屋,伙房的门特厚实,可能为了防盗的缘故。中间有一天井,南北厢房各二,带走廊、花园。花园有门,内有桂花树、幺姑娘树、无皮树等,后有竹园,前为水田。猪头山环绕其间,郝家湖流经其旁与淤泥湖相连。呙家上祠堂,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山环而兼水绕,气象万千。

 

呙家上祠堂青砖青瓦,飞檐翘角,雕龙画凤,门前一对石鼓,一对石狮守门。“呙氏宗祠”的牌匾,黑底金字,蔚为壮观。祠堂内,“淮海世家”之类的烫金牌匾丛丛叠叠,挂牌匾的铁钩约茶杯粗!有大钟立于堂前,天高地迥,晨钟暮鼓,四邻直耸其听闻。高堂之上,供奉的先祖牌位林立,庄严肃穆。每到清明祭祀,或逢有重大活动,呙氏后裔都会不分远近前往祭祖或参加活动,可谓声势浩大。

 

呙家下祠堂,位于孟家溪桂花台附近,就是现在的三袁村,朝向东南,其格局与呙家上祠堂大致相仿。呙家下祠堂与袁家为邻,侧面是一条河,与一湖相连。每到划龙舟竞赛之时,呙家人站在自家的阁楼之上,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当时的盛况。

 

呙家祠堂先后由善门公图南大人和琅公等督理。甲申春(1884年),太学生运昌公重修,1887年建成。壬辰(1892年)龙年,洪水冲没了早先位于孟家溪城北桥的呙家下祠堂,凤墀大人竭赀在桂花台重修,让祠堂重新煜煜生辉。各个不同时期,呙家上下两祠堂均由选出的同一族长领导。据说,最后一任族长呙晋炳先生当过县中学校长,县参议员。

 

1950年春,土地改革时,呙家上祠堂收归国有,后拆除。1954年,呙家下祠堂拆除,建筑材料等被运往孟家溪镇,兴建孟家溪小学等。如今,呙家祠堂虽然不复存在,但它却以新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继续服务社会,受益的不仅仅只有呙氏后裔,还有众多的乡亲。

 

流连于淤泥湖畔,面朝秀丽的河山,想象消失的呙家祠堂,缅怀逝去的先贤,我不禁感慨万千。呙家曾经的辉煌,虽已风云流散,但我相信:祖德与河山共永,宗功亘今古流芳。先祖们的嘉德懿行一定会泽及子孙,千秋万代。

 

20141015

 

                                                                         

原载《中华传奇》杂志

 

【责任编辑:呙临才】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