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消失的呙家祠堂
文/咼臨才(戈林才)
公安呙氏南平发迹,淮海启祥,支分釗鑑,族震荆襄。
从明朝弘治年间到1950年前,呙氏家族一直都是荆楚一带的望族。1915年版《淮海堂·呙氏族谱》记载:呙家祠堂创建于清康熙年间,有上下两祠堂之分。上祠堂即钊祠,下祠堂即鑑祠。为追寻先祖的足迹,弄清已消失的祠堂所在地,我于2014年清明前后两次前往孟家溪,去探访呙家祠堂。在淤泥湖畔,在孟家溪方圆十多里的范围内,在与湖南澧县相邻的牛浪湖一带,我走访了十几位年龄在七十以上的老人和数十位呙氏宗亲,听他们讲述呙家从前的辉煌,心情无比的激动。我想,我一定要将我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为了心中的那份感动,为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的眼前是一幅画。
一幅秀丽的江南山水画,画的主题是呙家祠堂,还有那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呙氏风流人物。
1915年版《淮海堂·呙氏族谱》记载:老公祠坐落公安县孟家溪东四门岗(亦称四望冈),又称大德寺猪头山的地方。其西南与陈姓人家为邻,有据可查的是,后来,陈家在编写家谱时,曾请图南公呙培风大人为其写序(见陈氏家谱)。根据这一线索,我们走访了现在还有近300多名呙氏后裔居住的孟家溪永和村,采访了80余岁的呙升
这真是穿越时空的一场聚会。
1915年版《淮海堂·呙氏族谱》上记载:甡筠是戊戌年科赐进士正仪公的孙子,图南大人的儿子,后过继给召南公为后。甡筠一生,富有、低调,才华横溢而又与世无争,近乎陶渊明。呙氏家谱上,有壮珩楚玉写的《谱成追思黄岚祖叙》一文。我听说,这个地方,还有一个为老人们所熟知的名字“黄岚垸子”,想必,那一定就是以黄岚公甡筠大人的“字”命名的。返回的路上,呙中良先生对我说:关于这块碑还有一些灵异的传说。然后,他说起了一个略带传奇的故事,但我却沉浸在找到先祖墓地的那份惊喜、激动中,思绪还在千里万里,没有听清楚他在说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先祖曾经在这块土地上工作、学习和生活。
之前,我还采访了三袁故里桂花台附近的70岁的呙中西先生一家,以及在呙家祠堂长大、从小就投靠呙家、改为呙姓的74岁的呙豫
采访中得知:呙家上祠堂分为上下两重,内外两分,进深约7米,每间宽约5米,高近10米。一圈伙房环绕,构成围屋,伙房的门特厚实,可能为了防盗的缘故。中间有一天井,南北厢房各二,带走廊、花园。花园有门,内有桂花树、幺姑娘树、无皮树等,后有竹园,前为水田。猪头山环绕其间,郝家湖流经其旁与淤泥湖相连。呙家上祠堂,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山环而兼水绕,气象万千。
呙家上祠堂青砖青瓦,飞檐翘角,雕龙画凤,门前一对石鼓,一对石狮守门。“呙氏宗祠”的牌匾,黑底金字,蔚为壮观。祠堂内,“淮海世家”之类的烫金牌匾丛丛叠叠,挂牌匾的铁钩约茶杯粗!有大钟立于堂前,天高地迥,晨钟暮鼓,四邻直耸其听闻。高堂之上,供奉的先祖牌位林立,庄严肃穆。每到清明祭祀,或逢有重大活动,呙氏后裔都会不分远近前往祭祖或参加活动,可谓声势浩大。
呙家下祠堂,位于孟家溪桂花台附近,就是现在的三袁村,朝向东南,其格局与呙家上祠堂大致相仿。呙家下祠堂与袁家为邻,侧面是一条河,与一湖相连。每到划龙舟竞赛之时,呙家人站在自家的阁楼之上,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当时的盛况。
呙家祠堂先后由善门公图南大人和琅公等督理。甲申春(1884年),太学生运昌公重修,1887年建成。壬辰(1892年)龙年,洪水冲没了早先位于孟家溪城北桥的呙家下祠堂,凤墀大人竭赀在桂花台重修,让祠堂重新煜煜生辉。各个不同时期,呙家上下两祠堂均由选出的同一族长领导。据说,最后一任族长呙晋炳先生当过县中学校长,县参议员。
1950年春,土地改革时,呙家上祠堂收归国有,后拆除。1954年,呙家下祠堂拆除,建筑材料等被运往孟家溪镇,兴建孟家溪小学等。如今,呙家祠堂虽然不复存在,但它却以新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继续服务社会,受益的不仅仅只有呙氏后裔,还有众多的乡亲。
流连于淤泥湖畔,面朝秀丽的河山,想象消失的呙家祠堂,缅怀逝去的先贤,我不禁感慨万千。呙家曾经的辉煌,虽已风云流散,但我相信:祖德与河山共永,宗功亘今古流芳。先祖们的嘉德懿行一定会泽及子孙,千秋万代。
原载《中华传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