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公安呙氏族谱自始祖文(门)贵公由江陵迁居公安长安村到1915年间,经初步考证,先后经历过7次编修或增修。仅第三次、第六次、第七次授梓,其余四次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付梓,只是手抄墨谱............
公安呙氏族谱自始祖文(门)贵公由江陵迁居公安长安村到1915年间,经初步考证,先后经历过7次编修或增修。仅第三次、第六次、第七次授梓,其余四次由于各种原因未能付梓,只是手抄墨谱。其实创修谱、二修谱是由多次小修组成的。本人通过反复读研老谱,把考证到的历次纂修情况介绍如下,便于族人及后世子孙了解先祖们为弘扬家风所付出的艰辛。
一、创修谱的纂修
1、创修谱或一修谱由三次小修组成。第一次小修由文(门)贵祖第九代孙邦周玄溪率其子士奇昆仑完成,确切时间是1596年 ①前后。至于具体起始的年份按老谱邦周公考载:“晚以家政自理,恐支派失传,丘墓为墟,嘱子廪庠士奇纂修谱系,亲勒石于伏虎墓山列祖墓葬”。在1596年前,邦周公在考证落实了公安呙氏自正德公至八世远祖名氏和文(门)贵祖以后五世始祖世系后,才在汉祖茔山立碑并嘱子廪庠士奇纂修谱系。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他们走湘阴,行监利、访江陵,将八世直系远祖名氏一一查明,墓葬逐一落实、认定,对迁公安后五世始祖世系的确认,没有数年的时间是很难办到的,因此邦周公应在1596年前就开始了这一工作,直至1596年才有可能“亲勒石于伏虎墓山列祖墓葬”。此时邦周公已年老体弱,才“嘱子廪庠士奇纂修谱系”。邦周公做完了八世远祖、五代始祖的考证。六世以后各支派的谱系嘱士奇去纂修。由于士奇只是一个廪庠,并非族长,号召力有限,只能邀约对修谱“乐为”的宗亲义务纂修。领父命后,少则数年至1600年后才修成墨谱。初步认定为:第一次墨谱的纂修由邦周、昆仑父子于1596年前至1600年后完成。
2、创修谱的第二次墨谱纂修,由文(门)贵祖第十二世孙图南②公在第一次墨谱的基础上续接增辑、编修。1711年③基本编成后请潘宗洛写序这是确切时间。此时离1600年已有100余年了。期间图南公虽在族长任内,但要将中断100余年的世系接续完整,没有三年以上的时间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开始时间应在1708前。结束的时间依据琅公在《续修老谱序》中“不数年叔卒,未竞其业,几三十余载矣!”得出应在琅公1755年修谱前三十余年即1724年。另一佐证是1724年图南公58岁时才领岁荐,有了功名,当以更多的阅历和更广的胸怀报效家国,于是停止了纂修,准备泛舟东游了(见图南公考)。这也是图南公“未竞其业”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图南公第二次墨谱的纂修具体时间为1708年前至1724年共历时十余载。
3、创修谱的第二次增辑
通过前二次纂修的经验,呙氏先祖们认识到了修谱艰难,必须举合族之力才可在短期内完成。于是在1755年全族又专为修谱公推有能力又乐意修谱的琅公④为族长,琅公系图南公二兄周南之子,字琢之,号增修(连字号都为修谱所起,可见其志),率大亨、同昂等,举合族之力,仅用了两年时间,于1757年完成了这一历时170多年,经数代先祖前赴后继、艰辛奋斗的创修族谱大业!公安呙氏终于有了一部正式出版的家谱,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吧:邦周玄溪、士奇昆仑、图南善门、琅琢之、大亨续元、同昂方升和其他参与而未能考证名字的先祖们。
二、二修谱的纂修
距创修谱出版后62年的1827年⑤,十六世祖履兴公在重修祠宇后开始续修族谱,但“志欲雕版不果”,这是族谱的第四次小修,即二修谱的第一次墨谱。时隔十六年后的1843年开始,泽润、鼎椿两先祖又领修了两年,但仍“亦未竞其业”,这是族谱的第五次小修即二修谱的第二次墨谱。十余年后的1855年,合族为修谱事,效仿创修谱之经验,公推“学问夙优可为;才能素裕能为;孝友可风乐为”的泰琞公为族长,他不负族望,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组织公安、松滋、江陵、石首、华容、监利二省六县呙氏宗亲83名⑥(其中石首、华容、监利是文(门)贵祖之弟的后裔,所以从《淮海堂创修谱》始就按“淮海堂”拟定的四十字统一的派序起名。因此,泰琞公也通知他们派人统一参与“淮海堂”修谱)。群贤汇集公安,“严明纪律,责有专归,因能受任,立规井然”,一气哈成。于1857年出版了一部高质量的《公安呙氏(淮海堂)族谱》。参与者见《二次修族谱名氏》。
三、三修谱的纂修
三修谱的先祖们特别是总纂龙升先生总结了前二次大修的经验、教训。经验是有能力,有权力且德高望重而乐为者可领修谱;教训是间隔时间过长(超过六十年)续谱难度大。于是龙升先生在他任族长二十年后,距二修谱出版57年时的1913年⑦发起了第七次小修即第三次大修的续修工作,仅用两年多的时间于1915年成功地编纂出版了共28卷的《公安呙氏(淮海堂)族谱》。参与者共七十六人。见《三次修谱名氏》。
(本文得到了升槐先生、中和先生的资料补充、文字校对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二十四世孙豫德考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10月
注释:
①《玄溪公传》,相关人物系考和传。
②《呙培风先生传》,图南系考。
③《呙氏族谱序》。
④《续修老谱序》。
⑤《续修族谱序》,《训典敬修氏领修族谱序》,《显仁公行略》及相关人物考、传。
⑥《二次修族谱名氏》。
⑦《族兄壮桢公行略》,《三次修谱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