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公安中行张思雨同志的优质服务事迹......
我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与现代年轻人存在巨大的代沟。
说实话,我对部分八〇、九〇、〇〇后的年轻人不太看好,认为这年龄阶段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般都任性、自私、放纵、冷漠……,女孩子尤甚(虽然问题表现在年轻人身上,但症结所在是社会和家庭)。尽管职场规则对他们有严格的约束,但骨子里的痕迹难以掩饰。
2007年,受全民炒股的风潮裹挟,我在附近的中国银行公安支行开户,加入炒股大军。因为我对股市缺乏耐心和判断,很快就知道我不是这块料,不久就退出股市,还有几笔小额股票,就放在账户上没有理睬。过了一段时间,中行营业网点剥离证券业务,我几次去中行咨询,大堂经理就回答三个字,不知道,而且碰到该行原来给我办理此项业务的客户经理,她也说不清楚,还有人支招我去荆州或者武汉查找,不一而足。无奈,我去公安县长江证券打听,那里的工作人员通过我的身份证查询,说要找中银证券才能解决,中银证券在哪里,他们也说不清楚。由于金额太小,我也没有当回事。
短暂而又漫长的18年过去了。2025年5月19日,我再次路过公安中行,想进去打听中银证券如何联系,当时没有抱太大希望,即使再次回答说不知道,我也不会说什么。然而,巧遇张思雨同志值班,我向她说明来意后,她和颜悦色地接待了我,从下载“中银证券”APP开始、然后通过身份证查找账户,不断地电话询问上级、多次重置两种密码、多次与中银证券客服沟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才使这笔小钱“失而复得”。为了防止后续还有疑问便于咨询,当我走出中行大厅后,她又赶出来主动与我添加联系方式。整个服务如行云流水,令人如沐春风。
这笔钱对于过去的我或者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对于一个没有积蓄、只有养老金来源的老人来说,无异于一笔“巨款”,无异于雪中送炭。
这笔钱沉睡18年后被成功唤醒,归功于张思雨同志善良的品格、真诚的服务态度和娴熟的业务水平,如果六年前,我没有遇到贵人(见呙氏淮海堂宗亲网文化大观栏目载“写在呙升槐大病康复二周年”等三篇文章),这笔钱也将随我一同长眠。
张思雨同志作为〇〇后,能够具有这样高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能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老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令我深感意外,初步了解:一是得益于中行的培养教育,她虽然入职只有两年,但中行的传帮带传统和持续开展的员工思想教育活动有利于年轻人成长,我听说她两年前参与了公安县几家银行的招工笔试,均超过录取线,而她只参加了中行的面试且被录取,这既是中行对她青睐,更是她对中行良好的社会信誉与工作环境的认同;二是得益于张氏家族勤奋、进取、善良等优良家风的熏陶;三是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她能在追逐功利的社会环境里和独生子女自私偏执的成长氛围中脱颖而出,她的父母功不可没,因而她和她的父母更应值得社会的尊敬。四是得益于中华孝文化根植她的内心,她说:“每当老年客户走进大厅,我就想到我的爷爷,我想通过我的贴心服务“传递”到其它行业,能够使我的爷爷在其它行业也能享受贴心服务”。愿全社会服务行业从业者也能这样想、这样做。让孝顺的张思雨同志的朴素愿望能够实现,愿全中国你、我、他的爷爷奶奶们都能享受贴心服务!
遇上张思雨同志是我的幸运,她不仅使我的财产物归原主,更是从她的身上,看到了社会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继承毛主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加入到优质服务的行列!成长为雷锋、王进喜、张秉贵等老一辈默默奉献全国劳模式的新青年,用事实来改变老一辈对年轻人的偏见;更相信张思雨同志会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出类拔萃,大展宏图!
作者:呙升槐 二〇二五年五月二十二六日
作者简介:
呙升槐 一九五二年出生 公安县人 中共党员 公安县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湖北公安农商银行退休干部 《中华呙氏淮海堂族谱》四修谱编委会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