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大观 >> 文章内容

敢为“孱陵”正音 赞您

[2017-10-10]   来源:呙氏淮海堂宗亲网  作者:王书文   阅读:1711次  [字体: 转发至QQ空间 转发至开心网 转发至QQ朋友 转发至新浪微博 转发至QQ微博 转发至豆瓣网 转发至人人网
【导读】:   ——呙中和为“孱陵”正音的十年追求
呙中和何许人?他是三袁故里人士,亦名张永杰,已是年过半百,本是公安县疾控业务精英、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及书法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联坛精英、公安县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县书法家协会顾问。他本职工作和社会活动本身就多,但是他认为纠正这个“孱”字的读音,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还是一件吃亏不讨好的事,是他命中注定要完成的事,他就是要干好这件事!

......

公安县曾叫孱陵,后来县城有了孱陵宾馆和孱陵大道,孱陵,这两个字,大家逐渐耳熟能详。可孱字的读音却被读成了chán ,如“潺”的音,似乎理所当然了。但是有个人,偏偏发现了这个错误读音:“孱”字在这里,应该读zhàn,如“战”的音,而且,音错导致义混,不仅不能给百万公安带来美誉度,而且还造成不敬甚至侮辱!呙中和先生以一己之力,十多年来,为此事上下奔走呼号,敢于为孱陵正音,事情虽一波三折,好在已见柳暗花明。

呙中和何许人?他是三袁故里人士,亦名张永杰,已是年过半百,本是公安县疾控业务精英、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及书法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联坛精英、公安县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县书法家协会顾问。他本职工作和社会活动本身就多,但是他认为纠正这个“孱”字的读音,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还是一件吃亏不讨好的事,是他命中注定要完成的事,他就是要干好这件事!

一、钻研考证,写成扎实论文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呙中和调查中了解到30年前,公安县县城有了“潺陵宾馆”,他当时觉得这个名字新颖,但是不知道其含意和来历。到10多年前,公安县成立了“孱陵开发区”,于是他查找到了这个名字的来历,但听到官方和媒体的读音,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公安县古代曾名“孱陵”,“孱”字没有三点水偏旁,“孱”字读音在这里不读“潺”的音。他想:从古到今,国家那么多饱学之士,怎么会用一个含贬义的字(读音)来做地名?于是,他做了初步的考证,并将依据写成《请将“孱陵”读正确》一文,送给朋友圈的一些有影响的文化人,征求他们的看法。得到了当时县楹联学会顾问袁济轩、副会长田裕龙、会长张遵明、副会长曹克定、地方志办公室的田耕之、全国优秀楹联教师王书文、县疾控中心主任医师薛维军等先生,大家才觉得是个严肃的问题,一致认同和鼓励予以纠误。于是,他又将材料送到与该字读音关联较大相关单位。但得到的只是“约定俗成”、“与时俱进”、或者用“潺”字意义更好之类的所谓答复,或者根本就不理。他有点犹豫,怕人说是小题大做、庸人自扰,就先从小范围试探反响,把论文放到了公安县疾控中心的网站上。其论文中论述道:

到底是“孱陵”还是“潺陵”?

孱陵,古地名,许多权威典籍上有记载。“潺陵”百度百科亦收录,只是题目为“潺陵”,内容却是“孱陵”。至今以 “孱陵”冠名的学校、新区、商城及影视传媒节目在公安县随处可见。而以“潺陵”冠名的单位,但不知何因,现在却也越来越多,教人莫衷一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音、形、义的传承是伴随历史发展的一种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文化精英智慧的结晶。任何时期都是以国家的权威机构发布、推广的。 《康熙字典》(1985年)上海书店出版(P302),孱:《玉篇》、《集韵》并士限切音栈。孱陵,古地名,《前汉地理志》在武陵郡。《辞源》(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P750),zhàn孱陵:县名。汉置属武陵郡。刘备在荆州改为公安。吴孙权重得荆州,封吕蒙为孱陵侯,即此。晋属南平郡。隋开皇九年并入公安县。参阅《汉书》地理志上武陵郡、太平寰宇记一四六荆州。《汉语大字典》袖珍本(199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P461),孱:(一)chán①狭窄。②呻吟。③不齐。④不肖。⑤懦弱。⑥虚弱;衰弱。⑦低劣;浅陋。⑧谨小慎微。(二)càn[孱头]怯弱者。(三)jiān窘迫。(四)zhàn①恶。②[孱陵]古县名,汉置隋废。故城在今湖北省公安县南。《容易读错的字》(2002年),文汇出版社,(P132)孱(音战)陵:古地名。“孱”是个多音字,此处不读cànchán。许多工具书都有专门的条目。作为地名,一直读zhàn

孱陵只此一处。《水经注全译》(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P646)油水出武陵孱陵县西界,县里有白石山,是油水的发源地,东流经孱陵县西,与洈水相汇合。洈水发源于高城县的洈山,东流经该县城下,东流到孱陵县注入油水。《公安县志》(1990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P1)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建立孱陵县,此为公安县之前身。209年,(建安十四年)春,刘备备领荆州牧驻军油江口(今斗湖堤),改孱陵县为公安县。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孙权命吕蒙袭取荆州,公安守将傅士仁叛蜀降吴,吴得荆州,改公安县为孱zhàn陵县,封吕蒙为孱陵侯。

“孱陵”的“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尸”字代表身体,又可指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或神像。死者的身体叫“屍(shī)”体,这本来是两个不同的字,汉字简化后,“屍”字由尸取代,造成意义的混乱,比如居、展、屋、尿、屎、尾等字,则无法去解释。尿跟屎是从“屍”体里出来的?这实在是对汉文化表意系统的破坏,其影响导致了目前尴尬的局面。应该恢复“屍”字,使“尸”和“屍”各司其职。如果想当然,新“居”明明是活人才迁入的住所,与古尸何干?“屋”字中,尸指“人体不动”,“至”表示最终落地(处)。如果屋子是在“屍”体里,或者说只是死屍所至的地方,谁还敢住?子在古代是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先秦诸子。 “孱陵”作地名的本意应是:这里生活过(着)许多有道德、有学问、有声望的人。这不是先人取名“孱陵”的积极意义吗?

 再说“潺”(chán)字: (1)水流貌。(2)水流声。(3) 涕泪横流的样子。(4)水名。在四川省绵阳市。《水经注﹒涪水》:“自此水上县有潺水,出潺山……,潺水历潺亭而下注涪水。”可见,历史上与潺有关的地名不在公安。不知用“潺陵”依据何在?

   当然,就全国而言“孱陵”一词并不常用。因此,《新华字典》只收入了①chán  懦弱,弱小;②càn  软弱无能的人。还有些书籍对“孱陵”辞条也收入不全。孱陵,这里地灵人杰,过去辉煌的历史和现在伟大的建设成就令公安人倍感自豪和骄傲。如二十四孝之一的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等。为了弘扬历史,县政府曾为使用“孱陵”这一名字专门下发过文件。当然,“潺陵”一词,南宋诗人范成大有 “舟横攸河水,马滑潺陵道”的诗句,到底原作是否为“潺”,还待考证。即便是,根据“孤证不立”的原则,即不难做出判断。对“孱陵”该读什么音,取什么意,或者与“潺陵”是否通用?就普通大众而言则需要有关部门应正确引导,不作为则必然造成混乱。现在的学生、老师、家长已经感到无所适从了。

看到呙中和的文章的人越来越多,纷纷表示支持他“咬住青山不放松”。

二、巧用平台,省长信箱得到回复推动落实

直到2016年,这个问题还是悬而未决。于是在56 日,呙中和向湖北省省长信箱反映了这件事,在论文后面他附言:“因文中所反映的问题,本人曾到过县教育局、县电视台、孱陵中学、孱陵小学、县政府等多个部门,历时近十年了,至今,我只想得到一个书面的回复

这期间,引起了公安县县委书记向斌的高度重视,亲自对此事作了批示。于527日呙中和就收到了公安县民政局《关于张永杰反映地名用字、读音信访答复意见书》。

呙中和阅读后有点不解:一是回复说行政单位的用字统一使用的“孱陵”,但“潺陵”字样在公安却随处可见,这“潺陵”是什么意思?作为地名主管部门是否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当然这与多个部门有关联,主管部门的职责尽到了吗?与政府相关单位联系过,向上级反映过吗?对不是行政单位,也有相应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应不引起社会公众不良心理反应或误解,没有歧义。有损民族尊严和伤害人民感情的,都应排除。“潺陵”是否让人误解为“孱陵”?

我县由民政局定制的标牌“孱陵大道”很长时间依然注着chan的拼音。作为地名主管单位,对其音和义理应了解,不知者不怪,可以谅解。呙中和曾告诉他们国家语委专家的电话回复:“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俗,这是常识”。《楚天民报》登过他的相关文章,他为荆州电视台纠错后立即得到他们的回复:“马上改”。而在公安县他却为此字读音跑了十年多,本次信访件发出已经两个多月了,所得到的仍然只是县民政局的回复:“除公安一直使用孱(chán)这一读音外,周边县市及邻省部分县市也使用孱(chán)音。”还“建议向教育部门反映,以得到更准确的‘孱陵’读音。”呙中和认为似在找托词。周边县市指哪些?“一直”是百年还是十年?作为法律意义上的回复,应该是细致而有依据的,不能没有人物、时间、地点,有意模糊不清。湖南省安乡县几年前也有潺陵大道,命名“潺陵大道”的当事人在网上看了呙中和的文章《请将‘孱陵’读正确》后写道:命名时只知道孱字含贬义,不清楚孱(zhàn)陵作为地名是专用而不含贬义,因此改用了“潺陵”。

按公安县民政局的回复建议,2016714日上午,呙中和再一次来到设在县教育局的县语委,他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并说是省长信箱转来的,县委向书记签了意见,民政局指定自己找他们的,为此事已来过好多次了,问该同志是否知道此事?该同志说:“不知道。这事不归我们管,我们只管普通话教学。”该同志还指着一堆材料,接着说:“我没时间,你自己查字典就行了。”呙中和说:“字典我肯定查过,你们语委应该管这事,因为叫语委嘛?”该同志竟说:“你可建议将这儿的语委撤掉”。呙中和一脸茫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难道是儿戏?这个牌子是虚设?其实,一个工作人员再忙,也不可能连查一下权威的工具书,或在网上搜一个“孱”字的百度百科(呙中和已标注多年)的时间都没有吧!怏怏出门时,他想:这种回复,道理上是孱弱的,可态度并不孱弱。

问题久未解决怎么办?于2016718日,呙中和再次给省长信箱发出了如下内容:

201656,我的“孱陵”还是“潺陵”来信得到了公安县民政局的回复,您们也可能看到过,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范孱陵的用字和读音,如果用字与读音有另外的法规依据,请标明权威机构的出处。

二、发音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起,特别是民政、新闻媒体、文化、教育等机构。

三、 “潺陵”易与“孱陵”相混,会误导群众。应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予以纠正。谁负责审批,则由谁负责改正。

四、将本人的两次信件及回复向全社会公开。因涉及面广,事关历史传承、法律与公共文化和广大群众有知情权。”

呙中和毫不懈怠,他为了使自己的这一专业论文更严谨,他又将之进一步充实,期间,他到省图书馆查阅权威典籍,又写成了以《“孱陵”还是“潺陵”?》(他还将此文在“呙氏淮海堂宗亲网”上发表,受到好评)为题的论文。

文中说,孱(càn)头指软弱无能的人(骂人话,多指戴绿帽)。当你知道孱(càn)的这一含义的同时,再听到将“孱(zhàn)陵”读成“孱(càn)陵”时,是否会有一种恶心的感觉呢?既便有无耻的人愿做这种义项的人,但广大的公安人民也决不会认同。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呀,人名、地名莫不如此,与音形义密切关联。这也是国家如此重视地名的一个原因呀!

作为专用地名的“孱(zhàn)陵”,本来是我们独有的文化资源,有悠久历史的记录,是一笔万金难买的财富,我们理应继承并弘扬。前些年县政府下文件成立孱陵新区,也让我们因历史而骄傲。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今天这种乱相:201662日公安县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印发〈公安县2016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就有“从潺陵广场出发沿潺陵大道”的字样。还有“通运潺陵站”等赫然在目。2016年《公安县传媒中心关于下一代工作半年小结》中就有“《潺陵在线》微信平台”的字样。打开网络“潺陵”一词更多,这是否形成了一种地名的使用混乱甚至与相关部门不严谨相关?要是早几年引起重视,怎么会导致今天的局面?现在有关部门是否该向全县人民作一个负责任的说明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经生效16个年头了,法律是神圣的。即使撇开法律不说,我们对祖国的文字应该有起码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文过饰非,强辞夺理。将“孱(zhàn)陵”读或写成其它,则于情有损,于理不合,于法相违!对此,县内外不少文化名人表达了他们愤慨。对于少数人不学无术,缺乏常识,且知错不改者,是否还要通过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等途径来解决?当然,论文的作者相信政府有关部门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担当。在举国重视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会给百万公安人民一个令人满意的回复。

富有戏剧性的事还在继续:在第一次回复后问题没有解决,呙中和执着地第二次给省长写信得到的是县信访办 “不再授理告知书”的回复,原因是超过了复核申请的时限。呙中和实在弄不明白,民政局告知要找县语委,可县语委根本就不管,还能去找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失效了吗?

此外,竟然县里还有人把呙中和当成不顾大局、擅自与省长通信息、造成不良影响的特殊上访人员,通过县卫计局要呙中和所在的单位领导找“上访者”谈话。这个满腔热忱地为生我养我的这块热土正名的儒雅之士呙中和居然成了给县里惹麻烦的上访者!那天,他感到无比的委屈与愤怒,深夜自酌自饮,弄得大醉。他虽没曾料到会这样,但有坚定的信念,深信在依法办事,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决不应是最后的结论。为此,第二天他还专门找过县委书记向斌,向书记说:“您是对的,我专门查过,是应该读‘孱(zhàn)陵’”。他这才有些释怀。

三、走向京城,国家有关部门终促问题解决

说是上访者,干脆就做个“通天”的文化上访者!呙中和想到给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去信,按国家语委建议呙中和又多次向民政部地名司反映这一似乎棘手的问题。2017年元月他又第四次给民政部去信,要求督办此事,民政部终于批转给了省民政厅,后指示荆州市民政局派专家到公安调查,落实。要求呙中和填写《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逐级上报,这才有了解决问题的眉目,终于进入解决问题的相应程序。

习总书记说:丢掉传统文化就隔断了精神命脉。含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孱陵”读音关系到所有相关人的荣辱(如果不读“孱(zhàn)陵”,是说这里生活着一群软弱无力的人,还是埋着一群“戴绿帽”的人?),还关系着建设经济強县、文化大县的形象与后续魅力,关系着激励一代代公安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力量,所以,传统文化要有更多像呙中和这样的“犟人”或者说像鲁迅说过的“脊梁”似的人物来坚守,一个县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命脉才会在对‘根’的找寻与继承上的有所作为。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重经济轻文化,或因它一时难与政绩挂钩,致使传统文化在经济社会中处于弱势、尴尬的状态又岂止在一县一隅出现?

令人欣慰的是,日前,已得到省民政厅的回复是:“到时将按地名普查成果发布。”现在,县民政部门制作的标牌已经对“孱陵”使用了正确的注音,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行动,如孱陵广场的命名已在筹备中。

为了回归真正的“孱陵”好声音,呙中和和这事不少的支持者已走过十年不平坦的历程。呙中和对笔者说:不是为名,也没有金钱的利益,只是用行动来传承家风,让自已内心安宁。迟到的正名,虽然来之不易,但使人倍觉珍贵。这应该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依法治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典范。让我们对坚持文化兴县、文化强国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是的,对呙中和先生矢志不移为“孱陵”正音,我们也应该对他说一声:“赞您”!

 

作者简介:

王书文,男,汉族,195510月生于湖北省公安县孟家溪镇,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安县楹联学会副会长,县作协副主席。发表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词、论文等,有楹联、辞赋在全国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现为孟溪中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呙升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