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族谱续修 >> 文章内容

呙公升昶先生传

[2016-05-28]   来源:呙氏淮海堂宗亲网  作者:呙升槐 呙中和   阅读:427次  [字体: 转发至QQ空间 转发至开心网 转发至QQ朋友 转发至新浪微博 转发至QQ微博 转发至豆瓣网 转发至人人网
【导读】:   呙公升昶,1936年农历三月十二生于公安县孟家溪一步街。1946年离开孟家溪,随父迁居埠河读小学,1949年秋至1955年春在沙市中学读初中、高中, 1959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
    先生1959年至1971年在襄阳县牛首中学教高中语文,此后到该县石桥高中教书。1974年调沙市棉纺厂子弟学校教语文。1982秋至1986春,担任沙市电大本部、沙棉电大中文班教学辅导工作,1986年秋调入沙市大学,任文经系中文教研室主任。1997年退休。现任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编委会副主编。......

呙公升昶,1936年农历三月十二生于公安县孟家溪一步街。一岁时丧母,此后一年多,幸赖小舅娘哺养。1938年,胞兄升旭早夭后,他被领回家。1946年离开孟家溪,随父迁居埠河读小学,1949年秋至1955年春在沙市中学读初中、高中, 1959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

先生1959年至1971年在襄阳县牛首中学教高中语文,此后到该县石桥高中教书。1974年调沙市棉纺厂子弟学校教语文。1982秋至1986春,担任沙市电大本部、沙棉电大中文班教学辅导工作,1986年秋调入沙市大学,任文经系中文教研室主任。1997年退休。现任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编委会副主编。

    先生1983年定为中教五级。高校教龄15年。累计高校课时三千多(电大辅导除外),指导毕业论文50多篇。1992年受聘为中文专业讲师;1994年升汉语言文学副教授。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五千字以上学术论文《苏轼诗歌的理趣》。该文于199010月荣获沙市大学第一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先生无论是在普通中学工作还是在高校任教,一直都是单位的骨干,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及地市级先进个人,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

先生2012年秋受老家公安县呙氏宗亲邀约,参加族谱续修。当时,先生的身体欠佳,连通话十分钟都困难,但他义无反顾,以顽强的毅力参与修谱。虽年近八旬,为修谱专门学会了电脑操作,通过网络交流修谱资料与信息。先后将三十多篇呙氏淮海堂古谱的文言文的“序”、“传”译成现代汉语;对老谱中的其余文谱部分的繁简字、标点、断句的整理稿进行复核、考证;对所有新录用文谱的字词、标点进行整理校对;并与呙升槐、呙豫德二位先生合写了论文《文学上的公安派·公安三袁·公安三呙》。在深入阅读老谱、得知民国初年在孟家溪街上开理发铺的先祖壮德公曾是第三次修谱的积极参加者之后,升昶先生决心效法先祖,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修谱工作。

他手捧《淮海堂·呙氏族谱》,展卷瞩目,倍觉芬芳四溢。

升昶先生九世祖邦玖公,明嘉靖辛酉(1561)十月二十八生于江南江宁府溧阳县学宫(当时,八世祖文美在此任教谕),后卜居长安村,隐居田园,课子苦读,督仆勤耕,乐善好施。原配李夫人生子大望、养望,继配沙市籍孙夫人生子重望,续配唐夫人生子岱望。岱望,是升昶先生第十世祖先。重望公在公安县志中有传记。《淮海堂·呙氏族谱·乡贤录》中记载,他侍奉双亲纯美专一、对兄弟的友爱之情很笃实。传中特别赞扬他与异母兄弟相处极其友爱。明末癸未(1643)年,遭遇战乱,他逃离在外。顺治辛卯(1651)自江南回归公安故里。满眼荒凉,只见蓬蒿。当时升昶先生这支十世先祖岱望公已于顺治丁亥(1646)闰六月二十七午时去世,埋葬在湖南武陵县雁门村涧堤花园土地。岱望之子来仪(1630—1664)生于崇祯庚午正月。失去父亲的少年来仪随伯父去了江南。回归故里后的重望公待各个侄儿,抚养教育,恩如己出。还有赎回牛栏湖的祭田、尽力增进亲情、促使家族和睦、轻财好义等多种美德。

升昶先生说:“希望族谱出版之后,大家好好读读《乡贤录》,尤其我支后世子孙,要铭记重望公的恩德。”

升昶先生又说:“单看我们一支,无限美好的孝义亲情故事,就是一大串。孝,成了呙氏宗亲的美好传统。兄友弟恭、手足情深的佳话,族谱中更是俯拾即是。还有,我支当前没出五服的先祖、族亲之间,由老谱记载、族亲口耳相传的亲情故事也是一大串。老谱记载,十七代先祖泰元(1815—)生有荣、华、富、贵、盛五子。五兄弟中的老四鼎贵(1857—1895)周岁痛失父母,长嫂李氏解衣衣之,推食食之,抚育之恩,罄竹难述,演义了一部长嫂如母的感人故事。鼎贵一辈子都记得长嫂养育大恩,临死时还大呼“贤哉!嫂也。赞哉!嫂也。”这种手足情深的家风、族风,对后人起了言传身教的极好作用。鼎贵之子壮德生于光绪辛巳(1881),第三次修谱时他大约34岁,据现健在、比我大三岁的大姑表姐董学珍的口述,当时,壮德公在孟家溪一步街上开有《呙兴顺罗记》杂货铺,同时经营一个理发铺子,房子较大,手中应该有点活钱。三谱记载,修谱时壮德公做了房户支长,应该是第三次修谱的积极参加者。当时本支长房壮玉的儿子晋香十六、七岁,正在叔父壮德处学剃头。壮德原配袁氏生有一女(桂姐,又名罗义秀。这是因她祖父呙鼎贵虽没改名换姓,却作了罗家的上门女婿)一子(晋谦),相差三岁多。袁母早逝,年幼的桂姐把弟弟晋谦带大,姐弟一辈子情深意厚,传承了良好家风。我是壮德公的孙子,1946年与继祖母黄氏在老家孟家溪即将断粮时,得到在离孟家溪不远的郑公渡、靠理发为生的大伯晋香的资助。祖辈的手足深情不断延续······”

升昶先生还说:“为了坚守亲情、联络亲情、增进亲情,我和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谱编委会各位同仁共同努力,捐资又纂修,无怨并无悔。”

在与他商定祭祖大典时,他说:“我只要能动,爬也要爬到祭祖大典现场。”丙申正月初六,呙氏淮海堂祭祖大典当天,他起大早带领儿孙们驱车近百公里,从江北沙市东区赶到公安孟家溪镇参与这一盛事。他冒着严寒,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大病未痊愈的现状,坚持参与祭祖。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孙女曼莉(长江大学老师)担任了本次大典的主持司仪。大典中,八十岁高龄的他率先向先祖行跪拜大礼。叩下的是虔诚的头颅,高高扬起的是大孝精神、一面弘扬优良家风的旗帜。

宗弟升槐、宗侄中和拜撰

                                                          二〇一六年二月

【责任编辑:呙升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