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化大观 >> 文章内容

从清明祭祖说起

[2015-11-02]   来源:呙氏淮海堂宗亲网  作者:呙中和   阅读:78次  [字体: 转发至QQ空间 转发至开心网 转发至QQ朋友 转发至新浪微博 转发至QQ微博 转发至豆瓣网 转发至人人网
【导读】:   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古代中国祭祀有严格等级。老百姓应该祭祀祖先。
......
每年清明节,国家放假让我们回老家祭祖。就从祭祖说起吧。
《论语》中有:“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如果条件好,先祖们来了,我们会量力进行招待,给一些生活、旅游之类的费用。条件差也要心怀敬意,不能无动于衷。总之要恭敬、尽心。不可以漫不经心。孔子说过:“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是儒教礼仪中主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古代中国祭祀有严格等级。老百姓应该祭祀祖先。
祭祀按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不得己选择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通常所说的“望乡朝拜”。用虔诚的心以表达对先辈的追思。对祭祀极少人认为是一种“迷信”,他也许不知道“迷信”这一词来源于佛经,这是一种民族的信仰,佛教认为有六道轮回。与科学并不矛盾。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民族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是儒、释、道三教精神的核心。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没有对父母的孝,对先祖的孝,爱国便是无稽之谈。在英文单词里,祖国就是母亲的土地。如果连母亲都不爱,而去爱他人是否担心让人笑掉假牙?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许多华裔千里迢迢回中国祖籍地扫墓的原因只有一个:不能忘记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华人逐步开始接受了“网上祭拜”方式,但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亲自到先人墓前磕头。即使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新加坡等地年轻华人对清明节也不敢怠慢,因为崇祖、祭祖是流传数千年的华人传统。祭奠方式不一,而亲思之情则无异,盛简皆同。
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一个人对于父母亲真实感情是最不用怀疑的。如果一个人真能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也一定是忠臣。试想一个唯利是图,没有基本的爱心,连自己父母亲都不孝顺的人,能够指望他对别人能好到哪里去呢?能有真心朋友吗?能够指望他对国家民族尽忠吗?既使通过手段得到一些“光环”也只是表象。
 “孝”可以治天下。更可以治理一个企业,由孝父母,扩充到爱天下人,就是孝的精神。所以,中国人思考问题主要从对人与对事上考虑:你的事业到底有没有前途?你这个人到底靠不靠得住?依循这样的思路去进行人事取舍,一切将会迎刃而解。
再说家谱,它是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和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自周代史官创建修谱制度始,一直为官修。到宋代,修谱由官修演变为私修。明清以后,家谱的修纂已非常广泛,几乎姓姓有谱,族族有谱,家家有谱。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国史、地方志、族谱同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族谱编修,更是一种超过赡养父母的大孝之行。能传承传统文化和优良家风,是对父母的孝,也是替父母对先祖尽孝,让他们的事迹永垂史册。以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使修谱受到了很大影响。
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颁布发的[1984]7号文件评价到:家谱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人口学等的资料。它不仅对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修家谱,善继善述,乃孝子慈孙所为,无论男女。过去女孩不让上谱,现在上谱与男子有了相同的权力,你是否尽了相应的义务呢?“慎终追远孝无价;桂馥兰芳贤可期”。树有根,水有源。只有培植树根,才能枝繁叶茂;保护水源,方可源远流长。万事皆有因果,孝行才是奉献社会的最好财富。只有弘扬孝道,才能兴旺发达。
 历史上有的人位居国君或富可敌国,因不孝而被人们不屑。许多大富大贵者亦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古人认为:“一等人忠臣孝子”,只有他们精神才能不朽。董永虽贫穷位卑,却因孝而名满天下,流传千古。是标准的一等人,而受到后人的歌颂和景仰。由此看来,任何人只要心中有“孝”,坚持行“孝”,都能成为高尚的“一等人”。
【责任编辑:呙中和】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