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宗亲风采 >> 文章内容

升槐公乙未年修谱记

[2015-12-30]   来源:呙氏淮海堂宗亲网  作者:张祖国   阅读:942次  [字体: 转发至QQ空间 转发至开心网 转发至QQ朋友 转发至新浪微博 转发至QQ微博 转发至豆瓣网 转发至人人网
【导读】:   在梦里水乡、三袁故里公安县中心城区,一个族外人“借道网络铺情路”,有幸结识了一位具有学人风度、充满青春活力、儒雅翩翩的智者。他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只有四十年如一日在金融战线上的无悔付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有的只是凝聚呙氏宗亲续修族谱的执着追求。“只有认认真真做事,方能堂堂正正做人”是他的人生信念,更是他的行动指南。工作之余,他以德高望重之身,行千秋大孝之举,主持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日常工作。他就是族内无论男女老幼人称槐公的中共党员、公安县第五届政协委员、湖北公安农商银行经济师呙升槐同志。
......

编者按:

        张祖国先生作为一个族外人,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用他的真诚、感动和朴实的笔调实实在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认认真真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呙氏典范人物---槐公。通篇行文流畅,语言质朴而有新意。举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用事实说话,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完美的构成《升槐公乙未年修谱记》。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收到为人正直、治学严谨的张先生的主动撰文时,让我们十分惊喜和感动。同时觉得还要跟槐公沟通,因为他一向低调,不图名利,不愿宣传他个人。果然,槐公说:对他的这篇文章表示衷心感谢,但要争取作者的理解,建议不在网上发表。而我们觉得更应理解张祖国先生与槐公君子之交的一片真心,虽槐公表示受之有愧,但却之实在不恭。 

升槐公乙未年修谱记

        在梦里水乡、三袁故里公安县中心城区,一个族外人“借道网络铺情路”,有幸结识了一位具有学人风度、充满青春活力、儒雅翩翩的智者。他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只有四十年如一日在金融战线上的无悔付出;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有的只是凝聚呙氏宗亲续修族谱的执着追求。2011年4月,他以耳顺之年欣然接受聘任,到明鑫典当行工作,后被董事会安排分管财务经理,继续发挥余热。“只有认认真真做事,方能堂堂正正做人”是他的人生信念,更是他的行动指南。工作之余,他以德高望重之身,行千秋大孝之举,主持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日常工作。他就是族内无论男女老幼人称槐公的中共党员、公安县第五届政协委员、湖北公安农商银行经济师呙升槐同志。

千方百计齐聚族宗

        呙属稀僻之姓,湖北公安是全国呙氏最大集聚地。因始祖文(门)贵公以淮海兵备道解组迁居公安长安村,故公安呙氏称“淮海世家”,或称“淮海堂”,支分釗鑑镕,族震鄂蜀湘。传至第九世,因祖孙三代道德文誉受到海内外景仰,史称“公安三呙”。

        呙氏淮海堂现存于世的族谱,系由龙升公历时两年多领修的第七次墨谱,并于1915年付梓印刷的28卷本,史称三修谱,距今已逾百年。漫步孟家溪畔,徘徊郑公渡口,如何追寻宗亲的足迹,齐聚族宗,续修族谱,传承血脉与祖训,这个问题在槐公脑海里萦绕达近十年之久。

        随着历史的变迁,公安呙氏中不少仁人志士已走向全国各地,有的甚至走向海外。如果现在不齐聚族宗续修族谱,呙氏淮海堂的历史将支离破碎,宗亲们也将越来越来离谱,飘浮的心灵找不到家,血浓于水的宗情族谊和族训也将失去传承。槐公为人直爽,为自己的事和小家的事极少求人,但为修谱,他却费了不少神舌,求人说了不少好话。2011年初,他大声疾呼“盛世修族谱乃中华民族的历史惯例。呙氏族谱我辈不修,更待何时”。

        在中安先生等人和他多方奔走呼吁的感召下,终于2011年5月28日,成立了《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编委会,他被当选为常务副主任兼主编,从而拉开了呙氏越百年族谱续修的帷幕。

        有些事情可能你已经忘记,但我们依然记得。修谱伊始,槐公的家就是修谱办公室。在他的房子维修期间,他自费租房用于修谱办公。他去年将儿子中樑先生的小车留用在家,作为修谱专车近一年。房子维修好后,他毫不犹豫地腾出了自己的住房。经他夫人袁龙玉女士精心收拾后,既做办公室,又做招待室。走进他的家,烟酒水果一应俱全,三台电脑打字机(自费购置)一字排开,宽带WIFI交相辉映,丁谱、文谱、图谱、表册堆放整齐有序,宽敞明亮的场所温馨感人,一尘不染的环境只怕夜蚊子歇上去都要拄拐棍。湖南和安徽过来的宗亲们啧啧称奇,感叹道“你们这是住在五星级宾馆里修谱啊”。

        编委会成立的当天,他率先捐资,现累计达万元,并先后接收他儿女、兄妹、舅舅的捐资。他妹妹升香虽远在河南,为修谱放弃商务与家务,在公安参与资料抄对一月余。他哥哥升东年届七旬,不仅参与修谱,而且在孩子重疾而致家庭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仍然捐资1000元。他的夫人袁女士全力支持当后盾。修谱调查组到孟溪镇的青龙、双湖复核资料,为了节约而又不影响进度,袁女士就自带酒菜在青龙村的娘家,与嫂子一道,为修谱人员做了一顿丰盛的中餐。在槐公的带动下,捐资万元以上的宗亲有八人,捐资千元以上的宗亲有八十多人,解决了修谱的燃眉之急。一时间,穿越时空齐聚族宗的聚会,在他居住的小区大院内上演。远离喧嚣和等级的宗亲们,大呼小叫着“槐公”、“槐爹”、“槐叔”的场景,空前于历史而独步于当世。

        是年严冬,槐公单位的同事们很是羡慕,甚而带着嫉意说:“升槐同志,你不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这是何苦呢?” 槐公则谈定地微笑着,深情地说:“我要温一壶春光,温婉岁月的薄凉。把‘敦孝弟、急王事、睦宗亲’的呙氏族训传承到永远”。他寓意深长的话语燃烧着激情,把雪花一片片熔尽,给呙氏宗亲带来春的气息,激励你等待黎明的日出,等待春天的来临。

千辛万苦凝聚族亲

        人的一生,象一朵轻云,一缕清风,在不经意间伴你走过人生百年。此次修谱,时间跨度大,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槐公早就胸有成竹,他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参与制定了“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彰显文明”的修谱总原则。他深谋远虑,真的是“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他知人善任,分工协作,在编委会设立了七个专门工作小组,具体工作安排的井井有序。他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每天身体力行亲自参与对外联络、信息采集、整理、复核及校对工作。他对参与族谱编修的人员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怀,尽其所能为其排忧解难。

        为了追寻宗亲的足迹,千方百计凝聚族亲,槐公用五年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走遍了公安及周边县市的山山水水,考察和探明了呙氏淮海堂的历代宗祠。不经意间,他追踪到外迁湖南邵阳、常德、重庆彭水、四川成都、陕西汉中、安徽广德、湖北恩施、广东深圳、河南濮阳、北京通州、宝岛台湾、美国马哈瑞、阿联酋哈德航空等国内外的绝大部分宗亲。有人质疑地问:你能把三万多呙氏宗亲都追踪到吗?槐公坚定地回答说:“我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目光可以到达;目光无法到达的地方,梦想可以到达。”

        看到宗亲们期盼的眼神,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更让他明白,仅有修谱的真情还不够,还必须做到“有心也有力”,这个力不仅是个人的修齐治平之道,而更是宗亲们的众志成城之力。

        槐公用他的真情实意,打开了当代众多呙氏名宿的心扉;他以他的人格魅力,在公安护卫着呙氏淮海堂的大旗。纷纷相聚在这面旗帜之下的呙氏宗亲,既有定居美国的博士生导师和终身教授,又有离退休的副县长、副处副厅级巡视员、纪委书记,也有现任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人大代表,还有《中华传奇》杂志社的主编、楹联学会副会长等成功人士,可谓是名宿云集,群贤荟萃。
        凝聚在槐公麾下的大将之一,有年近七旬、号称“拼命三郎”的县畜牧局高级畜牧兽医师豫德先生。在遭受致命性意外伤害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不惜辞去半日工作、年薪数万的兼职,主动请缨,承担老谱丁谱部分的整理、新老资料对接与编排工作。“以槐公为楷模”是他的力量源泉。他通宵达旦、日以继夜的工作,经他不懈努力,共有210支,6000余宗亲成功与老谱对接。

        槐公千辛万苦凝聚族亲,而宗亲们此刻又在哪里呢?一百五十多年前,公安呙氏的先祖中有一位老孺人,带着一群儿女,带着对一家人前途的期望,也带着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在1874(同治十三年)年到达安徽省宣城县(市), 1878年又转迁至广德县定居。时隔一个半世纪后,2014年10月25日,年逾七旬的呙升贵老先生,带领寻根问祖访亲团,怀揣着几代先祖的嘱托与梦想,从安徽广德坐高铁风驰电掣奔驰近十个小时后,终于回到他们阔别150多年的祖籍地湖北省公安县。在族谱续修过程中,能够联系到外迁安徽150多年的宗亲,令世人惊叹!其凝聚力可谓绝于世,冠于今。

        槐公常与后辈们说:“我们呙氏一脉相承,世世代代同根同宗,子子孙孙亦亲亦情”。他用十分的心血、十二分的精神,把凝聚呙氏族亲的过程发挥到了极致。

千锤百炼汇聚族谱

        修谱象征着战场,也挽救着历史;修谱意味着传承,也编织着梦幻。

        曾记得,槐公在电视上为一位有孝行的孩子捐款一千元,为孟溪的一位盲孩拜师学艺不仅无偿出资累计一千余元,还奔走月余,为他办理户口簿、身份证、残疾证、体检证等所有证件,使其学得谋生的本领。正所谓“敬先祖启后昆,孝到深处修族谱”。

        为汇聚呙氏外迁后裔,为他们提供寻根问祖的导引,槐公在花甲之年还孜孜不倦地学习网站管理和图片处理技术,创建了《呙氏淮海堂宗亲网》,开通了对呙氏先祖故人的《网上祭祀》网站,为宗亲寻找生命之根、谱系之根、灵魂之根搭建了一个共享的平台。他每天坚持子时修改和更新网站文章,为宗亲答疑解惑,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在后辈们的赞叹声中,他风趣幽默地说:“我五十岁学英语,六十岁学电脑,七十岁创业不算老,我要紧跟你们的脚步跑呢!” 

        为了尽量不漏掉一名宗亲,对外迁松滋的一支,他不惜多方联系,费时一周,尽心尽力而无悔。他认为修谱是比天大的事,为了使丁谱信息资料尽量减少误差,他个人不惜人力物力成本,一再核实,尽最大可能让失散的家族后裔找到自己的祖脉。

        对于宗亲们所捐资款项的使用,他公开透明,十分谨慎,开有专户,建有专账,还聘有第三方监督审计,并定期向宗亲们公开账务,把收支明细挂在网上。早在2002年,槐公天命之年所撰写的《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促进金融事业发展》的论文,发表在《中国内部审计》杂志上而享誉全国,至今仍如醍醐灌顶,令人震耳发聩。由此可见他对宗亲们所捐资金使用的重视程度。在一次族谱编委会上,槐公向宗亲们汇报经费情况时说:“只有内正其心,才能外正其容。我们有限的族谱经费运作比波涛温柔,轻轻洗去了我的一世尘埃”。

       “家人同履泰,鼎壮晋升中。临豫师谦益,复观大有丰。乾元恒济泽,坤利萃咸亨。积善徵余庆,含章定可贞”。这是六百年以来呙氏家族辈分派系总歌诀。要对百年以来家族成员分别从祖源本宗、世袭繁衍、迁徙分布、婚配嫁娶、行业职业、人物传记等多方面核对、论证,详细记载,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个辛苦劳神又搭工搭钱的苦差事。

        面对时间跨越百年、人口流动性大、宗亲认识迥异等诸多不利因素,槐公为汇聚更多宗亲参与,他放下了年长辈尊的身份,主动联络宗亲,在艰难推进中逾挫逾奋。为了核实材料,有的宗亲家里他去了三、四次,最多的去了六次,他每月为修谱开销手机话费逾300元。几年下来,不知用了多少张纸,不知用坏了多少支笔,也无法计算走过了多少里路。

        在文谱的续修和编篡中,宗亲写的一篇文章语句中有“伪政府”字样,槐公在审稿中反复推敲,多次与宗亲沟通,后又博采众长,最终将“伪政府”字样修改为“民国政府”。看似普通的修改,他不仅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为后人再修谱免除了考证之苦,更重要的是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槐公治学之严谨。难怪有宗亲赞誉槐公为“族内数大儒,如君号名宿。”

        十年之酝酿,五年之续修,流逝的是岁月,沉淀的是经典。在中安先生的引领下,槐公驾驭呙氏淮海堂的一叶扁舟,颠簸在情感的浪尖,把宗情族谊发扬到了极致,也把奉献精神弘扬到了极致。面对即将付梓问世的《呙氏淮海堂族谱》,晚霞悄悄地吻着夕阳,喜悦轻轻地映在脸庞。在纷至沓来的赞誉声中,槐公欣慰地说:“此刻,我只想盈一眸恬淡,安然一世春秋;聆一声懂得,就此一梦千年。”

        一个族外人在与槐公断断续续接触的几个月中,从他身上学到了做人的学识,做事的见识。结识这样一位智者,实乃三生有幸。族外人愿跟随众多呙氏淮海堂的宗亲们,“倚仗槐荫涉爱河”,不虚此情。我们祝福他主持续修的《呙氏淮海堂族谱》成为传世经典之作!我们祝福他及他的家人幸福到永远!

长弓姓母亲名  草于刘备城  岁在乙未冬月

 

作者简介:

        张祖国,中共党员,公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会主席、副主任医师。发表的论文代表作有:《论卫生防疫站站长负责制的实施》、《论职工消极情绪的疏导》、《推行院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灰色理论在LOGISTIC模型中的应用》、《圆形统计及非线性指数模型在研究葡萄胎患病季节及胎次规律中的应用》、《基于LINUX的路由防火墙在SOHO网络中的应用》。搭建的网站代表作有:《公安县卫生局网站》、《公安县总工会网站》、《公安县疾控中心网站》、《公安县卫生监督局网站》、《深圳君康安中医馆网站》、《湖北百灵医药有限公司网站》《呙氏淮海堂宗亲网》等。

 

 

【责任编辑:呙中和】




Tags:  升槐  槐公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