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师呙晋柄(炳)先生,公安县孟家溪镇人,生于一九一〇年八月,出生于传统耕读之呙氏世家,系晚明文学公安派三袁兄长蒙师呙邦永的后裔,由于受呙氏家族累代书香及三袁故里文风的影响,使其数年寒窗苦读,具备深厚的的文学功底,早年曾被北京大学录取,后因日寇入侵,国困民贫,学资难筹,遂转读免费的国立师范学院,学成归里。因世道浑浊,官场仕途莫涉,尘世俗务不理。蛰居乡里,伏案读经,习作诗文,勤练书法,以继呙氏书香门第,后投身黉门,执教终身。
民国时期,曾执教于公安中学,并任校长,后受聘于公安师范任教,与刘履亮(留学日本)、欧阳木菴、陈吉甫、王葆琴……等成为公安一代名师,我读师范时,曾获受其国语课,先生讲席传经,认真仔细,口辞清晰,层次清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语言风雅。俾莘莘学子,如坐春风之中,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为振兴公安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先生继续投身于人民教育事业。一九四九年寒假,公安县人民政府举办教师讲习班,培训师资,先生毅然前往,参加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内容,我与先生同一学习小组,他与我们一些青年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相处得十分融洽。虽年近不惑,又是师生关系,他并不以长者自居,而是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虚心学习,并做好传帮带;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来启迪后昆。常在培训部办公室黑板报上撰文投稿。一次办公室发出一则征联启示:“百万雄师下江南,一野带头,二野紧跟,建立五千年历史奇迹;”先生稍加思索,旋即对出“一群小丑潜台北,七想附美,八想靠日,消灭十九代封建残余”下联。格律规范、对仗工整,很适合当时台海之间的形势,在培训班中传为佳话。培训班结束后,被安排到本县中小学任教。先后在闸口中学,埠河、黄金口、苏家渡等小学工作。
一九五七年春夏之交,先生在闸口中学任教时,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同年寒假,全县中小学教师集中开会,投入全国“整风、反右”运动,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先生在荆州中学教师集训会上蒙受不白之冤,被划为“右派分子,”受到不公正待遇,遣至江南农场(麻豪口镇附近)劳动教养,十多年后,又被安排到北闸公社灯塔大队(复兴场)一生产队,任放牛郎和收粪员,常在长江堤放牛拾粪。一次在江堤坡拾粪,被荆州地区农业生产检查团某成员发觉先生有点眼熟,苍颜白发、面戴眼镜、手提粪筐、行走蹒跚,仔细地询问当地老农,得知此人名叫呙晋柄,是个“右派分子,”在此参加劳动。问者乃先生门生,得知后,即与当地干部打招呼:“此人是知识分子,你们可作适当安排……。”不久,先生就被安排在复兴中学任杂工。一九七八年,中共中央开始拨乱反正,平凡冤假错案。一九七九年,中共公安县委发出(公摘字(79)0317号)文决定:“根据中共中央(1978)55号文件精神,经县委同意,呙晋柄同志不应划为右派分子,应予改正,撤销原处分,恢复公职和原工资,从一九七八年十月份起执行。”文件发送至北闸公社党委和复兴中学。从此,先生获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并安排在复兴中学任教,此时先生已年近古稀,执教两年后退休,仍居住在复兴中学,安度晚年,开始了他的往事钩沉,吟诗作联的写作生活。
一九八五年冬,《公安县志》办在写教育篇时,为了搜集民国时期的教育资料,我曾到复兴中学采访过他,当时正和几个老友在戏“孔乙己,”承他的热情接待,即回到他的住所,他一人住一间简陋的宿舍,一张平头木床,用四根竹竿支撑着一蓬土布蚊帐,一套破旧的行李,用两块土砖搁着一块长木板,作上床的踏板,床头一张课桌放着几本旧书和习作本,人不堪其忧而先生不改其乐的与我们寒暄片刻后,很风趣的谈了他的人生处境:“我原来是个‘右派’,现在多了两个字‘摘帽右派’……。我在生产队放牛、收粪,仍然很有乐趣,我‘挑起牛粪坦荡荡,牵着耕牛常戚戚,老年当个牵牛郎,七夕好去会织女……。’”说得在座的人哄堂大笑……。后来他把近年写作的手抄本给我看,里面有诗词、楹联、散文等……。我想借走,他心有余悸很为难,我便摘抄了一些诗联……。
先生是在满清覆灭,民国初建时期降生,经历过军阀混战,侵华炮火,内战硝烟,社会变革的历次政治运动,“整风反右,”“十年文革”……等,饱尝人间甘苦,人生坎坷,精神上的压抑,人格上的侮辱,生活上的窘迫,身体上的折磨,在漫长的岁月里,虽逢种种逆境,但仍然笑对人生,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毅力走到了人生的尽途,先生深知处事之要方,人生自信,相信真理,随遇而安;一生视恶如仇,乐善好施,取与不苟,淡泊名利,不阿谀权贵,为人正直,举止端庄,时然后言,乐然后笑,颇有儒者之风,老幼妇孺,皆乐与之相处。
先生育有二子一女,在艰苦的年代里,茹苦含辛地抚养成人,成家立业,各有攸归,妻子邓素华与先生同一战线,为人宽厚善良,几十年里,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于一九九一年病故,先生灵前跪拜,饮泣哀悼。此时已进耄耋之年,鳏居数年以后,于一九九八年二月逝世,享年八十八岁,在坎坷崎岖的道路上,平静乐观地度过了他的人生。
先生生平勤学深钻,博览群籍,学识渊博,文笔浩瀚,语、数、英成绩优异,犹长于国学,语言文学功底深厚,在动荡不定的年代里,离开讲习二十余年,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至满腹经纶,付诸流水,所阅读之经典书籍及诗文习作,全部散佚,仅存少数诗联,抄录于后:
丁丑年抗日请缨未许愤然命笔
一九三七年九月
烽火连天海涌波,五洲震荡欲如何?
中苏英美筹良策,德意倭魔逞战戈。
宗悫乘风胆气壮,鲁阳反日建功多。
英雄亿万齐挥手,还我嘉山还我河。
送友人姜继祺新婚赴军抗日
一九三八年九月
干戈扰攘乱如麻,何事偷闲蝶恋花。
击楫中流时未晚,闻鸡起舞愿犹赊。
流亡儿女悲残照,弥漫血膏映紫霞。
铁骑奋飞山岳动,同仇敌忾静胡沙。
抗日胜利庆祝国庆步周军长诗韵
一九四五年八月
王师苏我一何迟,敌寇投降早已知。
百万兽兵葬火海,一群鼠盗困潢池。
八年抗战艰难日,四国联盟胜利时。
我武维杨皆细柳,和平世界永扶持。
注:细柳,为汉朝周亚夫操练屯兵处,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春晴
一九八四年春
春风杨柳舞翩跹,万里晴和万物妍。
绿翠浓妆膏腴地,粉红腾笑艳阳天。
呢喃燕语巢梁上,婉转莺歌鸣树巅。
更有一番新气象,男耕明月女锄烟。
春联
一九八五年春
细雨润苗,茫茫烟雾勃生气;
和风动土,隐隐春雷催早耕。
赠故乡陈 柳二君
一九七九年夏
天道远,世味淡,味道独推友爱长。
注:陈 柳,即陈昌栋、柳伯如
作者简介:
陈昌栋,生于一九二九年三月,湖北公安县甘家厂人,出身于耕读世家,专科文化,终生从教,先后任中小学教师、教导主任、正副校长。晚年从事修志工作。爱好古典文学及诗词等。编著《浮生梦影》一书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