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8日,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主编升槐先生、常务副秘书长兼副主编中和先生,赴广州就修谱的前段工作、印谱的计划、以及与华容的交涉等,向编委会主任兼总编中安先生汇报了情况。7月2日18:30召开了在家的编委委员会,现场参会的委员有升槐先生、临才先生、中和先生、豫德先生、中鑫先生、松临先生、临云先生、中校先生、春临先生,通过视频参会的委员有沙市的升昶先生、澧县的临国先生。升龙先生、临华先生列席会议。部分委员因公务缺席。会议由升槐先生主持并传达了广州汇报的情况,与会成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修谱工作进展的情况
目前总体已进入排版编辑阶段,但还有些资料仍在搜集整理之中。如捐款3000元以上的全家福,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至今还缺不少照片。因为现代社会,一大家人天南海北,要集中实属不易。另外,捐资1200元以上的登记照,虽催了多次,由于认识不一致,目前部分人照片空缺,无法按预期进行编辑。
编委会委员的调整:1、增加或减少主要考虑到修谱的贡献、对家族的影响。另外,捐资也是一种态度的表达。2、关于排序:根据三先三后的方案,即按所承担的责任与职务顺序、贡献大小、辈份高低等因素。
二、印谱的计划
1、目前已有两个序言:一是总编中安先生撰写的主序。另一个是国家一级作家,第七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及第三届湖北文学奖获得者李寿和先生的客序。
2、族谱出版方案:分文谱、丁谱两大部分(钊鑑镕三房,文谱两册,共五至六册)。
3、(1)大16开本。内页80克蒙肯纸带彩插,封面软精装157铜板纸,每册320P左右。
(2)彩插:编委或有突出贡献者(捐资达3000或以上)每人占0.5P,含全家福一幅,个人照片1幅(捐款1万元以上者可提供生活照1幅)。约计32人左右,共32P;捐资1200元者,每人彩色登记照一幅,约计216人,每9人占1P,共24P。总计彩插56P。(如果没有,以8P或8的倍数递减彩插页码。)
(3)拟赠送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荆州市图书馆、公安县图书馆、档案馆、武汉大学图书馆及相关单位和个人约10套。
(4)限量印刷,印数暂定500册。
(5)印刷成本:不带彩页(丁谱)500×38元每本=19000元
(6)带彩页(文谱)50元×500=25000元
五本估算成本约:(25000元*2)+(19000元*4)=126000元。
目前我们已经在多家印刷机构进行洽谈质量要求和比价。也欢迎宗亲提供印刷方面更优质价廉的信息。
(7)汇总
印刷费12.6万元+书号费(省级)7000元+设计编排费8000元≈14.1万元。
4、印刷地点:深圳或者荆州、公安(考察后定);
5、时间:(1)印刷时间:今年7月起进入编辑,借鉴他族编谱的经验与教训,应充分仔细校对,不少族谱印成后发现错误较多,既不严肃,也是对先祖的不敬,更不能为后人提供高质量的史料,我们要尽量减少差错,以免留下遗憾。因此。先印三至五套清样,用于编辑部和各大支进行校对。预计2017年下半年出版;(2)首发式时间、地点、规模待出版后确定。
6、名称:(1)中华呙氏淮海堂族谱;(2)呙氏淮海堂族谱;(3)呙氏族谱·淮海堂;(4)公安呙氏淮海堂族谱;(5)公安呙氏族谱·淮海堂;(6)公安呙氏族谱。六选一。
7、中安先生的传(由本人或者更合适的人选写)。
8、相关人员的传记收集、整理、修改。
三、与华容交涉(见《蕴含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族谱》、《近期短信交流》、《呙飞先生发给呙家大垸群资料》等文章)
1、起因;
2、分析后果;
3、解决的途径:要求华容
一是网上自行更正;
二是在呙氏淮海堂宗亲网站、二群公布《蕴含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族谱
》等文章。
四、近期工作安排
1、拟定族谱目录;
2、申办准印证或者书号,如宗亲中有相关部门的联系,欢迎提供支持。
3、印刷厂的比价(7月中旬)、敲定;
4、组织、修改校对文谱及图片资料;
5、丁谱校对;
6、还有部分宗亲信息需要联络、对接;
7、编委会继续接受宗亲的捐助。捐资不论多少都是孝行的表达;原定捐资800元以上得族谱一套;1200元以上刊登记照一副;3000元以上刊登全家福一副的标准不变。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
附件1
蕴含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族谱 ——简介湖北公安《呙氏族谱·淮海堂》 兼论“始祖老派”及其他 公元1915年,第三次重镌的《呙氏族谱·淮海堂》(以下简称《古谱》),全套28本(卷),每本长26.6cm,宽17cm,100页到176页不等,文谱每页约160字,这套《古谱》是(公安)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以下简称《新谱》)的底本,随着《新谱》的印刷发行而将公之于众,供世人查阅。 公安呙氏现今人丁兴旺,全国首屈一指。呙氏比较集中的江苏南京,山东高密,四川遂宁、安岳,湖南邵阳、安乡、临澧、华容,湖北宜昌、监利、石首、松滋、南漳等地,少则几百,多则三千左右。而公安至少逾万人。《古谱》显示:公安呙氏有着特殊的、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公安呙氏已经修谱三次。第一次是1596年前-1757年;第二次是1827年-1857年;第三次是1911年-1915年。目前,公安呙氏宗亲保存的多部《古谱》,是前三次修谱的总汇。 《古谱》中文谱部分共140篇“序”、“传”。集中反映了三大内容。一是通过确定“先世宗派”和“续修宗派”理顺派序;二是追叙明末以呙文光为主的祖孙三代—即“文学三呙”的诗文成就。公安三袁主帅袁中郎撰《叙三呙家绳集》对其高度评价;第三,追叙明末清初以来,图南公的第九、十、十一代先祖邦玖公、重望公、正仪公的辉煌事迹,特别是清顺治、康熙皇帝分别对进士呙正仪、武进士呙鹏南及其父、母、妻敕封。清代名臣陈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工、户、刑、吏部尚书)撰《呙拙庵公暨 宁山公乡贤序》称:“余少时即闻公安有呙氏,其文章、德行,为海内士大夫所称道。”对公安呙氏特别是呙拙庵公、宁山公赞赏有加。 《古谱》讲述了无数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一家之内,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德、长嫂如母。忠孝黎民则勇于为善、轻财好义、抑强扶弱、嫉恶如仇;为官则移孝作忠、忘家忘私、见事明决、廉明刚断;文臣则明察善断、平反冤狱、抚恤灾民、服从调遣;武将则才勇著闻、兵法娴熟、戎行整齐、军政修明。 《古谱》中的故事告诉了后人不少道理,也成就了许多仁人志士。 公安呙氏繁衍生息几百年,要分清辈份,就要事先确定班派,让后人严格遵守。 制定派序并得到各方认同,是一件庄严之事。《古谱》第一卷就载明了公安呙氏的班派。 先世宗派:家人同履泰,鼎壮晋升中,临豫师谦益,复观大有丰。 续修宗派:乾元恒济泽,坤利萃咸亨,积善徵余庆,含章定可贞。 清康熙礼部侍郎陈壮履撰《呙氏家乘原序》(《古谱》第二卷卷首),对“先世宗派”的评价:“乃公安呙氏修谱,其命派也,亦取义于《易》,将使涣者萃之,暌(kuī)者比之。仰体圣天子联疏远之训,用心诚笃,而寓意深厚也。予于“家人同履泰,鼎壮晋升中”,而卜其和兑受福、崇高富贵焉;于“临豫师谦益,复观大有丰”,而占其卑牧终吉、积善余庆焉。” 看来,“先世宗派”是公安呙氏先祖创修族谱时慎重决定的,受到当时“文化部长”的高度赞誉。 “续修宗派”应为第二次续修时敲定。 我们仔细检阅《古谱》丁谱部分。令人惊叹的是:第一次修谱后三百多年来,几乎所有公安呙氏淮海堂宗亲都遵循“先世宗派”规定的派序。昭穆分、尊卑明,辈份清晰。 因此,近二百年来,迁徙安徽广德、湖北恩施、四川(重庆)彭水的数百宗亲,最近认祖归宗了;旅居海外港台的宗亲也捐资修谱、回公安祭祖探亲了。 寓意深厚的 “先世宗派”迄今才用到十五个字,因宗亲们用心诚笃,起到了“使涣者萃之,暌者比之”联络疏远的巨大作用。是它联络了古今中外万余人。 从古到今,五服之外,就不亲了。一人传下来的兄弟子侄有时会“对面相逢不相识”,成了陌生人,即使五服之内的亲戚要相互喜庆忧吊也感到无可奈何。于是修谱,希望不要相互变成“途人”,不要忘记宗亲关系,而能油然生起孝悌之心。这就是用修谱来联络亲情的实际意义。 众所周知,一个家族是先人修谱、制定派语,供后人遵循。但是,华容呙氏1915年前后根据本支先祖名讳归纳、追述出来所谓的“始祖老派”,现在却要求中华全体呙氏认同,显然缺少严谨性、可信性。不仅近于儿戏,而且遗患后世,背上篡改历史的骂名而被后人诟病。 以人口最多的公安呙氏为例,仅十六世、十七世派语分别统一为“文”和“邦”外,其余各世均有若干不同派语。呙氏先祖按照“合而编万殊为一本”的思路,制订了统一派语。如果按华容宗亲推断法,公安则可推断出若干组“始祖老派”。依此类推,全国呙氏“始祖老派”则不可胜数了。 《古谱》已追溯到正德公为远祖。作为正德公第九世长孙门(文)贵祖的后裔,在前三次修谱中没有忘记长房职责,邀请了周边各房宗亲参与。特别是1857年付梓的第二次续修族谱中明确记载:公安有64人参加(总纂 户首训典),邀请华容4人(校阅 总长:履位,排第八位;执事支长:逢吉、志龙、泰开,排第51-53位)、石首8人、松滋5人、监利2人等共计83人,历时三十年,是一次规模宏大的呙氏族谱联修活动。但是,查遍《古谱》、力寻史籍,并没有所谓“始祖老派”的记载。可以肯定,呙氏淮海堂先祖根本没有参与订立“始祖老派。”这一历史事实毋庸置疑。 公安呙氏第四次族谱续修,未涉及中华呙氏始祖的问题。首次修谱,清康熙(1711年)巡抚潘宗洛《呙氏族谱序》道:“《淮南子》曰:楚有呙氏璧。呙即和之通称。是以惟楚有呙,而天下亦无闻。至若錫姓之始,则无从考也。史册所载,南唐有呙拯,宋有呙辅。以僻稀之姓,历千百年间,惟此一二人,其为和氏后也无疑。然代远年湮,谱牒不传,考世系者姑阙之勿论。”《淮南子》等古籍老祖宗比我们读的更多、更深。至今仍未发现关联密切的文献、史料依据。如果贸然确认卞呙为中华呙氏始祖恐被世人贻笑大方。 正德公作为呙氏淮海堂的远祖已在《古谱》《追述远祖名氏纪略》载:“南唐之拯公,为江南歙县令,遐哉莫考;宋进士辅公,邈矣难核。” “爰遵先世遗牒,以卜吉公邑任淮海兵备道门贵公为始祖;至华容石首,以荣颁公为始祖;监利以荣预公为始祖。庶世系分明、相传勿替。” 《古谱》《追远图说》又载:“唯公、松、石、华以及监利,各有所祖。故祗绘图考,不衍世系。”华容呙氏1915年左右单独出版的族谱邦杰公《续修支谱序》云:“我族人文蔚起,方兴未艾,今日之支祖即为异日之始祖,今日之小宗即为异日之大宗。” 显而易见,各房的始祖早有共识。 据调查,《古谱》所载“先世宗派、”“续修宗派”40字派语,至今只用到“益”字辈。还有25代尚未启用。也就是说,500-600年内不会出现派语断档。如果新增一个500多年后才用得上的派语,需要承载一个家族文化的精髓!需要得到呙氏宗亲及社会精英的广泛认同!需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拟定新增派语,需要饱学之士才能担纲如此大任。呙氏先祖所制订的40字的派语,可谓字字珠玑,内涵丰富,今天读来仍令人神往。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500-600年间呙氏宗亲中出现几个大文豪是很有可能的,这一重任留给后人承担更为恰当。 而华容单方面推出所谓“中华呙氏宗族--统宗派序(另增加40字)”,既没有广泛征求意见,也没有广大中华呙氏知名人士和精英参与。编委会决定,公安呙氏淮海堂后裔不认同、不执行。 郑重申明:华容提供给邵阳的史料载:《中华呙氏族谱· 湖南邵阳》存在严重错误,应予更正。 1、《文谱卷》第45页“第009世【荣】 呙公荣厕:字:天爵、号:门贵。长江源?呙氏宗族第九世孙,酉孙长子,公安支族之祖。”根据《古谱》、府、县志载:应为“呙文(门)贵,字天爵。远祖呙公正德第九世孙。(公安)呙氏淮海堂始祖。” 2、《世系卷一》第10页“克明次子‘寿佑’”不存在,纯属杜撰。 3、《世系卷一》第12页“酉孙长子荣颢,字门贵。配夫人:某氏…….公妣出生时间约在公元1343-1348年间……。生子一:天一。”应为“酉孙长子文(门)贵,字天爵。倜傥有大志,才略过人,任淮海兵备道,解组遊公邑至长安村,览其山川秀丽,人民醇朴,心窍赏之,遂去江陵筑室而居,……。恭人,胡氏。……葬同公塋。生子一:嗣祖。” 对上述问题,本编委会于2013年元旦、2015年2月4日、2016年6月5日派员先后三次赴华容查阅史料、交换意见,阐明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观点,但一直没有得到华容宗亲的正面回应。因此,强烈要求华容宗亲采取积极措施,在三个月之内通过网络等方式纠正错误。 呙氏淮海堂族谱第四次续修编委会 二〇一六年六月十二日 附件:2、近期活动记录 2014-5-22 12:29 临才先生给呙飞先生的短信 飞将军好:关于始祖老派问题和您沟通一下:1757年版《咼氏族谱》创修谱、1857年版二修谱、1915年版三修谱均无“老派”文字记载说明。只有先世宗派“家人同履泰,鼎壮晋升中,临豫师谦益,复观大有丰”,续修宗派“乾元恆济泽,坤利萃咸亨,积善征余庆,含章定可贞”的文字记载。淮海堂咼氏认为,不存在始祖老派一说,只承认有记载的“先世宗派”和“续修宗派”。因湖南的咼氏族谱上有老派一说,又没有文字根据,我们认为,应该去伪存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不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您是咼氏风云人物,位高声自远。我们希望与您达成共识,与华容方面和谐共处,共同维护传承咼氏优秀文化,修好我们的家谱。盼复,林才敬上。 2014-5-22 12:29 呙飞先生给临才先生的回复短信 收到,我商量查证后复,贤弟制学办事严谨,值得信赖肯定。 2014-5-22 17:05 升槐先生给临才先生的回复 临才先生好。以上观点很好,有理有利有节,恰到好处。能通过沟通达成共识是最佳选择,如果他们仍然坚持己见,我们将会通过网络(站)发声,甚至将我们的观点载入家谱。当下静观其变吧。 2014-5-24 20:20 呙飞先生给临才先生的回复短信 林才贤弟晚上好!家族修谱,自2011年向全国倡导以来,各地反响很好、进展顺利。南京支谱2012年完稿,邵阳支谱2014年岀版。公、华两支族,大体进入出清样阶段。有几个问题,建议编委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认识达成默契。一,中华呙氏始祖。建议排除野史和传说,以韩非子、汉书等典藉对“呙氏璧”的认可为据,确认古汉语呙、和两字相通,确认中华呙氏共同始祖为卞呙或呙氏。二,公安、华容、邵阳、重庆开县共同始祖是宋代大理寺评事呙正德。此问题,邵阳、重庆支族已在新家谱中确认。公、华两支有无异议,可以商量。三,公、华、邵、开4支族“始祖老派”问题。听说公安历届家谱无此记载;华容则有。即“正从闻仁世,克寿孙荣成,思必仲海经,应养一鸣南”。此次修谱,邵阳、重庆支族对华容的记载认可统一了,公安尚在硏究酝酿。有的编委希望我说说看法。 我初步认为:始祖老派或许客观存在。1,从正德至公、华始祖门贵、荣颁兄弟相隔8代,虽无家谱但应有文字传承。正德是大理寺评事,大理寺相当于中纪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结合体。正德公告老还乡回荊楚耕读为本忠厚传家,家族文人众多,应可制定始祖老派并形成文字传递。2, 华容支谱1840、1897、1993年版均有始祖老派表述。我看过清代版,先人治学严谨校对认真,连错别字都没发现一个,值得信赖。3,华容支谱中,老派历代先祖,前8代有派名世系图,荣颁始祖后有详尽世系资料。据查,公安、华容和重庆开县均以荣派为始祖。 综上所述,建议正德公之后各支族,对始祖老派可考虑持肯定的态度。在派目中,放在先祖宗派之前。当然,这只是参考意见,也可求同存异留有余地。四,中华呙氏源于楚。三国史料中,有“公安呙氏多豪強”之说。山东潍坊高密宗亲来自江苏,江苏南京六合宗亲则很可能来自湖北。六合宗亲家谱显示,他们的祠堂和祖坟与通常坐北朝南不同,方向均朝西北,有来自西北方向之寓意。始祖呙龙呙虎自幼避难到南京,为王老太太收养,不知自己姓呙。王临终时,才告诉他俩的真名实姓。呙正德是我们的主要始祖之一,但并非唯一。如,湖北襄樊、宜昌宗亲的宗派,就与公、华支族的不同。以上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谢谢! 2014-5-24 22:50 临才先生给呙飞先生的回复短信 飞将军好!刚将您的意见转发淮海堂《呙氏族谱》第四次续修编委会主要成员。研究后再与您联系。 2014-5-24 22:53 呙飞先生给临才先生的回复短信 您们研究更深,可能是班门弄斧。 2014-5-24 22:57 临才先生给呙飞先生的回复短信 我个人想看看华容的《呙氏族谱》1915年之前的版本,不知有没有原件,谁负责管理族谱的,我能否与他联系查看原谱? 2014-5-24 23:03 呙飞先生给临才先生的回复短信 呙桂海手头资料丰富些,呙德红父亲呙晋军也有完整的老谱,呙德红在深圳,你们可沟通:13828668558 13823598558。 2014-5-24 23:03 临才先生给呙飞先生的回复短信 好的,谢谢!我会在适当的时候与他们联系。 2014-5-25 06:18 升槐先生给临才先生的短息 谢谢临才先生的沟通。但核心问题依然存在,我们编委会这次要针对呙飞先生的回复意见,认真讨论后审慎回复,如果经过讨论核实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次要彻底纠正过来。 2014-5-25 08:46 升槐先生与临才先生通话内容 1、因为公安是续修,不谈论中华呙氏始祖的问题。至于《韩非子》、《汉书》等典籍在和氏璧,老祖宗比我们读的更多、更深,但他们并没有说是和氏璧就是呙氏的始祖; 2、正德公作为呙氏淮海堂的远祖已在老谱中确认,《追远图》、《追远图说》等资料说明。但老谱上先祖安排“各有所祖、相传勿替”。对各房的始祖已经确认。如果全国呙氏宗亲确实认为必要认同正德公、或者和氏璧为始祖,那么一是有全国大多数呙氏宗亲的提议或者响应,二是有全国呙氏在世名人学者参与,三是有必要行文并以庄重的仪式向先祖汇报。 3、“始祖老派”必须由华容提供历史依据,我们才能认同。否则,我们将与华容交流的文章刊登在呙氏淮海堂第四次续修族谱之上,并在《呙氏淮海堂宗亲网》或其他网页上发布。以正视听。 4、关于所谓“中华呙氏族谱后40字的排序”,据调查,古谱所载“先世宗派、”“续修宗派”共40字派语,至今只用到“益”字辈,还有25代尚未启用,也就是说500-600年内不会出现派语断档。拟定新增派语,需要饱学之士才能担纲如此大任。呙氏先祖创修《呙氏族谱》所制订的40字的派语,可谓字字珠玑,今天读来仍令人神往。我们有理由相信,后500-600年期间呙氏宗亲中出现几个大文豪是很有可能的,这一重任留给后人承担更为恰当。 2014-5-25 08:53 临才先生回复: 好。坚持原则,尊重事实。
呙飞先生发给呙家大垸群资料 我们华容呙氏家谱在1993年修过一次,距今已有21年。2011年初,老家松林、桂海、学文、若林诸公酝酿提议,联合其他地方呙氏族人,修订全国呙氏总谱。这几年,我先后多次与山东潍坊市药监局局长呙智义、北京军区联勤部某部政委呙中安、南京六合呙氏家族的族长呙文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征用地事务中心主任呙旺国、四川凉山州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呙永新、香港亚洲周刊呙中校、重庆开县呙福军等各地本家领导联系协商此事,我们华容呙氏家谱组委会也先后向全国各地呙氏家族发了邀请函。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各地反响比较热烈,邵阳地区的族人已率先完成族谱并出版印刷了。目前呙姓分布在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全国各省市,主要集中地有洞庭湖流域,约三四万人,具体分布在湖南华容、安乡、临澧、湖北公安、石首、监利、松滋、宜昌、襄樊等地。此外,湖南邵阳、江苏南京、山东高密、四川资阳(包括遂宁和安岳),以上各地呙氏均在三千人以上。人数较多的还有河北赵县、蔚县,四川宜宾、凉山、攀枝花、内江,重庆开县、安徽郎溪、广德,福建蒲田,广西容县,云南昆明、大理,山西太原,内蒙兴和,甘肃兰州,浙江杭州,上海长宁区、静安区,北京朝阳区,天津武清区,辽宁大连,江苏常州,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哈尔滨市香坊区,新疆五家渠等地(注:这些资料从公安人口信息网获取,后人有心者可以去考察)湖南华容有呙家院、邵阳有呙家园、湖北石首调关镇有呙家台、南京六合县的新集镇有路呙、中呙,东莞市常平镇桥有大呙村。山东潍坊寿光前杨乡还有呙宋台村,呙宋台村有座古遗址呙宋台,遗址与姜尚始封的营丘有关,占地面积一百多万平方米,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呙姓聚居最集中的地区就在长江洞庭湖流域,排行用字为:祖派“正从闻仁世,克寿孙荣成,思必仲海经,应养一鸣南”;宗派“家人同履泰,鼎壮晋升中,临豫师谦益,复观大有丰”;续派“乾元恒济泽,坤利萃咸亨,积善徴余庆,含章另可贞”。洞庭湖流域与邵阳呙氏同为宋太祖时大理寺评事呙正德之后。据族谱记载:德公为第一世祖,宋代进士,供职于宋、元朝“大理寺”评事,出生时间约在公元1170-1180年间,祖籍地为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迁徙地为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至第六世祖克明公生子有二:长子寿佐居湖北监利、次子寿佑居湖北公安。第七世祖寿佐公生子有五,分居如下:长子酉孙居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其长子荣颢[门贵]居公安县;次子荣颁[二郎]居华容县,石首市居住的呙氏部落为华容籍至第十四世祖洪海公之后裔,湖北省监利县有一支呙氏族人为华容籍第十四世祖文海公之后裔的第十八世祖孙一中公举家迁之);江陵县境内呙氏部落应为酉孙公之后裔。次子寅孙居住湘阴县。三子成孙居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四子嗣孙居华容县(目前华容县境内居住的为酉孙公之子荣颂的后裔)。五子章孙居监利县。第七世祖寿佑生子有一:文孙公迁徙江西省吴西洪都(今南昌市西南部),至公元1371年(明朝洪武四年)文孙之子:成公(第九世祖)举家迁徙至楚南南宝郡邵东(进湖南省邵阳市)任职协正。1709年,湖南邵阳呙氏有四兄弟“湖广填四川”,分别定居于四川安岳、遂宁和内江隆昌。呙姓虽然姓僻人稀,但渊源美好。关于呙姓的来源,有源于女娲之说,有源于古呙国之说。我认为女娲之说、呙国之说只是传说,源于“呙氏璧”才是正史可考可信。汉刘安(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23年)在《淮南子•说山训》中记载“呙氏之壁,夏后之璜,揖让而进之,以合欢,夜以投人,则为怨;时与不时。”、“得隋侯之珠,不若得事之所由。得呙氏之壁,不若得事之所适。”高诱注:“呙,古和字”。后世普遍认为这里记载的“呙氏之壁”即为后世熟知的“和氏之壁”。公元前757年前后,楚人呙氏(因居住在卞地,又称卞呙)在荆山采得一块璞玉,认为此稀世珍宝不应该归个人所有,于是去献给新即位的楚蚡王(熊蚡冒)。蚡王命掌玉的官“玉人”拿去鉴定,玉人鉴玉水平有限说是石头,卞呙便因欺君之罪而被砍断了左脚。公元前741年,楚武王(熊通)即位,卞呙再把那块璞玉献上去,玉人还说那是石头,卞呙又因此被砍断右脚。公元前689年,楚文王(熊赀)即位,卞呙想要再去献璞而不得,于是在山中抱着那块璞玉哭泣不止,双眼泪尽,继之流以血。文王听说此事后感到很震惊,派人抬来卞呙,并命玉人琢开璞壳,果然得到了一块美瑕无伦的宝玉。文王于是命玉工雕琢成玉璧,亲命其名为“呙氏璧”,以慰卞呙。这个历史事件,在后来的典籍《韩非子•和氏篇》中,卞呙被讹记为同音字卞和,呙氏璧被记为和氏璧,此后各类史籍多随之而载。后世有的姓氏书籍把“呙”注音为“hé”,显然是受了《韩非子》“和氏璧”的影响。台湾东吴大学教授,著名散文家张晓风依据“呙氏壁”的故事写成戏剧《和氏璧》,剧本《和氏璧》后来被改编为话剧在海内外公演,轰动一时。如今在湖北荆山附近的荆州、襄樊、随州等地等都声称是和氏璧的发现地,这几个地方不巧也都有呙氏族人集居。呙氏壁后来作为传国玉玺,成为了国家政权的象征。公元前3世纪,楚国同赵国通婚,和氏璧作为聘礼传入赵国。秦王得知后,表示愿意用15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被赵国拒绝,并演出了一段完璧归赵的故事。公元前228年,秦国吞并赵国,和氏璧最终为秦国所有。公元前221年(即秦26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称始皇帝。秦始皇命令咸阳玉工孙寿将呙氏璧磨平,上面雕龙,雕琢为玺,又命令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历代帝王得此玺,都奉若奇珍,尊为国之重器,所以后世叫“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得到此玺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去此玺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这更加促使后世皇帝对这块传国玉玺的争夺,致使这块宝物屡易其主。秦始皇死后,刘邦打败秦军,秦二世携传国玺向刘邦投降。西汉末年,王莽派人进入后宫,强迫太后交出传国玺。太后大怒而砸玉,玺的局部受损。东汉末年,落入孙坚之手,转归曹操。南北朝时辗转流传,被唐太宗收入囊中。最后一位传承者是五代后唐的末代皇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唐灭亡,李从珂怀揣宝玉,登玄武楼自焚,从此传国玺下落不明。呙氏璧经手的帝王累计一百余位,历时一千六百多年。千百年来,不论朝代盛衰更迭,我呙氏先祖以耕读为本,清白做官,忠义为人。居高堂则竭忠尽力,善政为民,擅勇治军;处陋室能够勤俭持家,亲族爱贤,积德行善。《尚友录》记载南唐呙拯,为歙州县令,造福一方,民众在其离任时着文立碑,颂其德政。陆游《后唐书》和《续资治通鉴》中分别记载了将军呙彦在宋灭南唐的金陵之战中为保卫南京城英勇就义的事迹:“冬十一月,白虹贯天,昼晦。乙丑,城陷,将军呙彦、马承信,及弟承俊帅壮士数百,力战而死”。明代文坛公安派代表“公安三袁”,曾为公安呙氏家族的呙校、呙文光、呙邦永三代人写过家绳《呙氏家绳集》,高度评价了三呙的文学创作成就,并称“公邑之文,呙始之,袁倡之”。康熙二十一年(即1682年)正四品官“湖广等处提刑按察使司副使”刘继昌,为河北高阳骆母呙氏立碑撰文表扬其:“勤俭持家、温柔慈善、帮扶邻里、宽和下人”。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我呙氏渊源美好,瓜瓞绵绵,代有闻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厅师职干部有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政委呙中安、四川省商务厅副巡视员呙相林、广东省惠州市原总工会主席呙志功等,县处级干部有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征用地事务中心主任呙旺国、山东潍坊市药监局局长呙智义、华容县政协主席呙飞、重庆开县组织部部长呙生泽、贵州省公安厅监管总队副总队长呙解胜、中国地质大学后勤保障处副处长呙青松、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呙于明、南京六合地区副团职干部呙文亮等数十位。其他领域的名流还有台湾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呙顺昌、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呙润华、香港亚洲周刊呙中校、企业家呙坤宏、呙德宏等等。厚德载物,启来者于征途。今日呙家子孙沐浴祖国阳光雨露,继往布新、开拓进取,活跃在政府、军队、教育等各条战线上。木有本,而枝繁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值此重修家谱之际,希望我呙氏后辈能够继承和发扬祖风,修身齐家,厚德勤业,拼搏奋斗,以告慰我列祖列宗;并不负时代的召唤,与时俱进,投身潮流,早日建功立业,让呙氏宗族永远充满阳光!因学识有限,加之忙于事务,没有更多时间深入走访调查,文中有疏漏错误之处,恳请族中长辈和审阅者增补与堪。是为序。 正德公第二十三代孙 呙飞(临焕)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