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很多外地呙氏宗亲通过各种方式询问是否属于这一支的后裔?这是一个询问者在没有追溯出自已的外迁祖名字前我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此我只能为宗亲提供几点判别自已是否属于公安呙氏淮海堂后裔的思路,供参考......
呙氏淮海堂始祖文(门)贵公600多年前落籍荆州公安县长安村。瓜瓞绵绵、人丁兴旺。现主要聚居公安县及周边县市,历朝历代有很多宗亲由于各种原因迁徙远方或侨居海外,鉴于当时交通、通讯条件的限制失去了联系。在2011年5月启动的呙氏淮海堂第四次族谱续修近五年时间里,很多外地呙氏宗亲通过各种方式询问是否属于这一支的后裔?这是一个询问者在没有追溯出自已的外迁祖名字前我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此我只能为宗亲提供几点判别自已是否属于公安呙氏淮海堂后裔的思路,供参考。
一、凡在1720年后迁出公安县的呙氏宗亲,名字中一般带有“家人同履泰,鼎壮晋升中,临豫师谦益,复观大有丰”等二十字派序,这组先世宗派是公安呙氏族祖图南公在1710年前后第二次续修时拟定的(详见在建始宗亲发给编委会的首修谱图片)。而公安呙氏历来重视家规,讲究派序。下面几支外迁宗亲的后裔就是根据这一条寻到了自已的“根”,与老谱对上了号。一支是湖南省华容县梅田湖镇呙氏宗亲45人,他们提供了迁出前在公安县出生的壮华、晋福两代先祖的名讳,很快就接上了老谱。还有安徽省广德县升(生)贵先生一支,共有宗亲44人,他们的先祖在150年前迁出公安后自续了墨谱,记录在离开公安县前三代先祖的名讳,此信息编委会收到后不到半小时就与老谱对上了号,为此,升槐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孤雁归来》的报道,载《中华传奇》杂志2015年下旬刊第一期和呙氏淮海堂宗亲网“族谱续修”栏目中。另两支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晋锡公、晋绅公的后裔,共有宗亲100多人,他们是1760年前后迁出的,迁出时带有1757年出版的创修谱,由于他们提供先祖同武和父亲人士公的名讳,这一支中断了250多年的宗亲又回到了呙氏淮海堂大家族中。这些事例说明只要您能提供在公安县出生的二代以上先祖的名字,我们就可以协助查证是否为呙氏淮海堂的后裔。
二、在1500年至1700年间外迁的呙氏淮海堂宗亲后裔可按下世系图进行查询(因前三世无族祖外迁记录,故只绘三至六世世系图)。
三、明清两朝有几次大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潮,公安呙氏迁到四川(包括现在的宜昌、恩施、重庆)去的也有很多,但呙氏族谱上只发现一处记载,现转录于下,作为公安呙氏迁四川后裔的寻根参考。
养浩、养源后二支后迁四川
十一世
|
||
养浩长子
配
|
应嗣
文氏
|
字显威,生于1587年十月十三申时,本村土地,没于1646年张田保土地,葬袁家岗。
生于1589年六月初六未时,鲁陂村戴何保土地,没于庾田保土地,葬原处。生子一:祖建。
|
次子
配
|
淑嗣
袁氏
|
字止善。
|
三子
配
|
锡氏
袁氏
|
字天福。
生子一:士杰。
|
四子
配
|
正嗣
廖氏
|
字大光。
生子一:祖轨
|
五子
配
|
登嗣
张氏
|
字功光。
以上公妣生没葬俱遗。生子一:佐明。
|
养源之子
配
|
敬嗣
邱氏
|
字以荘。
公妣生没葬俱遗。生子二:祖裕、泽。
|
十二世
|
||
应嗣之子
配
|
祖建
周氏
|
字文一。
生没俱遗,合葬郝家湖。生子二:联新、承新。
|
敬嗣长子
配
|
祖裕
杨氏
|
|
次子
配
|
祖泽
彭氏
|
以上生没葬俱遗。
|
十二世:士杰、祖轨、佐明三人未在老谱立考,可能迁出时还年幼。
四、八世祖文美公从明朝嘉靖年间,任江南江宁府潥阳县教谕始至其四代孙溥南公等五代人在江苏潥阳、宁国等地都置有田产屋宇,且妻室也大多为当地女子,溥南公也出生于宁国县,所以在南京至潥阳一带的呙姓宗亲很有可能是呙氏淮海堂的后裔。
五、清朝康熙辛丑(1721年)南阳府推官正仪祖第六子,武进士,钦封武德将军鹏南公任广东督标前营守备时,娶广东肇庆府高要县郑氏女子为妻,生子宗显,宗显生四子:人玟、人玢、人珪、人璋。老谱载以上四人没葬遗。就是说对他们的信息完全不了解,更不用说了解他后裔的信息了,作为将门后裔,通常人丁兴旺才是情理之中的事,可以推论肇庆一带如有呙姓宗亲聚居,则是公安呙氏淮海堂的后裔的可能性极大。
六、据老谱记载邦永公曾孙啟先,字本初,陕西随军守备。自云:“生于崇祯丙子(1636年)其被兵掳时,犹记在(公安)呙家场,年方八岁”。生子一:显宗,国学生,公安县籍,虽流寓陕西西安府而不忘祖籍,可谓笃本者矣!由此推之西安一带如有呙氏宗亲,很有可能是公安三呙的后裔。
七、据老谱第三卷《玉祥祖铭公分叙》载:湖南省安乡县上高村在1730-1756年间,有呙氏淮海堂第十三世家永、家昌两兄弟是由公安县迁去的,据此,安乡县的呙氏同宗很有可能是呙氏淮海堂五世祖铭公的后裔。
以上线索,供想寻根问祖的宗亲参考。愿各位宗亲早日找到自已的“根”,早日融入呙氏淮海堂大家庭中。